格力集团终止收购珠海银隆,格力“跨界造车”的计划现也告一段落。当初格力对银隆的收购拟价高达130亿元,这到底是什么吸引到格力出此高价呢?有消息称,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看重的是银隆的核心竞争力——钛酸锂电池技术。
银隆钛酸锂电池技术从何来?能成市场主流吗?
2010年,银隆斥资三亿多人民币收购了美国奥钛纳米科技公司53.6%的股权,掌握了该公司钛酸锂材料的最新技术;2012-2013年,银隆先后收购了珠海广通汽车、石家庄中博汽车,从而拥有了生产整车的资质。
至此,具备钛酸锂材料并达成动力和产业化应用的企业只有两家,珠海银隆是其中之一,另一家是日本东芝。
钛酸锂电池仍不算是电池技术的主流,目前国内汽车厂商应用比较多的还是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在全球范围内市场占主导地位,如特斯拉使用的松下18650电池就属于三元锂电池,而以比亚迪为代表,东风、江淮等商用车厂在现阶段则多在使用磷酸铁锂电池。
不过三元锂电池受到安全性方面的质疑,年初工信部曾暂停过使用三元锂电池的电动客车进入补贴目录,使得国内许多汽车厂商转向使用磷酸铁锂电池。不过后来又有非官方信息透露,将放宽对使用三元锂电池的新能源车辆的补贴限制,所以未来谁是电池市场的主流还不得而知。
为何钛酸锂电池未能成主流?能量密度是主因。
对比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钛酸锂电池有几项优势:高温安全性高、低温性能好、循环寿命长、充电快。安全性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这也是近段时间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在两大主流电池的安全性对比中,磷酸铁锂电池会较优,但仍比不上钛酸锂电池。另一项特点是低温性能,此前已经有许多用户抱怨电动车在温度低的时候续航里程大打折扣,而钛酸锂电池在这方面的优势则比较明显,它能在-50度到60度的大范围温度区间内正常工作。
而钛酸锂电池的劣势,则是汽车厂商和用户最关注的问题——能量密度。能量密度代表着电池的储电能力,直接影响着车辆的续航里程。目前钛酸锂电池在没有得到进一步技术提升的情况下,能量密度大约只有三元锂电池的1/2。然而,银隆希望在钛酸锂电池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而不是在高能量密度的基础上提高安全性,这也是作为新能源企业的技术方向选择。
近段时间,网上流传了一段关于2016年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的最新版草案的信息,从草案中显示,新能源车辆补贴按能量密度进行补贴,将续航里程作为必要指标。这似乎使以安全性为核心的银隆钛酸锂电池技术步向了一个尴尬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