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建设潮 带动锂电正极材料大市场

2019-01-02      804 次浏览

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地位的奠定,加之国家和地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密集出台和新能源汽车基地建设潮,让交通运输大幅减排指日可待,也让锂电池正极材料炙手可热。

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主要由钴酸锂、三元材料、锰酸锂、磷酸铁锂几种产品占据。日本知名锂电行业研究机构IIT公司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消费量约为2.85万吨,比上年增长10%左右。其中,钴酸锂占49%,三元材料占22%,锰酸锂占16%,磷酸铁锂占6%,其他材料占7%。

目前市场上商业化的正极材料只有钴酸锂。但从性能方面看,钴酸锂循环次数较低,且晶体结构热稳定性差,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只适宜做小型电池。而磷酸铁锂循环次数达到2000次以上、价格低廉、无毒环保,三元材料和锰酸锂各方面性能也优于钴酸锂,故锰酸锂+三元材料、磷酸铁锂是动力电池领域和超大容量电源的两种主流技术方向。

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将新能源汽车等7个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今年4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2020年新能源汽车实现产业化,累计产销量达到500万辆,中/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占乘用车年产销量的50%以上;12月,天津、浙江等地陆续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政策利好背后隐藏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受到关注。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院咨询师贾冬梅告诉记者,从2010年开始,汽车制造商就开始大幅提高锂电池作为动力源的比例。业界普遍认为,2010~2015年是锂电池电动汽车的快速成长期。

“动力电池这一下游应用的广阔市场前景为处于供过于求状态的正极材料产业带来了福音。”贾冬梅说。但锰酸锂、三元材料、磷酸铁锂这3种主流材料要想搭乘新能源汽车的顺风车,首先必须练好内功。

在两种主流方向中,磷酸铁锂是中国主推的技术,市场热度很高。该产品于1997年引起国内关注,国家“863”计划于次年投入20亿元对其进行研究。但截至目前,产业化尚处于刚起步阶段。国内有60~70家企业完成了磷酸铁锂生产线的购置,总产能近2万吨/年。但工业化批量生产的只有十几家,且生产规模较小。其余的都在中试或试生产阶段。2011年全国磷酸铁锂产量只有0.22吨。

锰酸锂+三元材料复合材料是美国、韩国主推的技术,因其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国际国内市场份额近年来都在不断增长,但在我国同样存在开工不足现象。2011年,我国锰酸锂产能达2万~3万吨,产量约为0.49万吨;三元材料产能1万~2万吨,产量约为0.62万吨。

为更好地开发新市场,充分把握住新能源汽车的机遇,贾冬梅认为,我国正极材料企业应该加大产品改性技术投入,积极参与客户新产品研发,培育正极材料的关键竞争力。同时,正极材料企业尤其是磷酸铁锂企业应该关注ISO9001、ISO14001等体系认证,解决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问题,缩小同国外产品的这一最大差距。此外,磷酸铁锂及三元材料还需对专利问题特别关注,并呼吁相关的国家及行业标准尽快出台。

“钴酸锂的新建、拟建项目已经很少,市场占有率有所下滑,产业进入萎缩期。锂电池在电动汽车和储能领域的推广,将为磷酸铁锂、锰酸锂+三元材料两种主流产品带来快速的市场需求增长。”贾冬梅说,但未来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究竟由谁主导,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