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范围内来看,无论是基于节能减排的政策压力,还是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所向,越来越多车企投入巨资布局新能源汽车,尤其对于核心部分——动力电池的“掌控欲”愈发强烈。
目前,车企布局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车企与电池企业合资建厂;二是车企通过资本方式入股电池企业;三是车企自建电池厂。
2018年各家车企又是如何做的呢?
宝马:
两国三地布局动力电池工厂
近两年,宝马不断加大对动力电池的投入,并于去年10月底开工建设年产能3.3万套的华晨宝马动力电池中心。截至目前,宝马拥有德国丁格芬、兰茨胡特和中国华晨宝马沈阳生产基地三个完整的动力电池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1月,华晨宝马称将投产26.64万套G28(长轴距3系车型代号)动力电池组项目。届时,华晨宝马动力电池的年产量将高达34.8万套,产能计划较现在扩大4.2倍。
戴姆勒:
在2019年建成5家电池厂
戴姆勒计划于2022年之前发布10款全电动汽车,并加快步伐布局电池。今年7月,戴姆勒宣布在德国建设第二家电池工厂,投资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9.28亿元),并计划在2019年建成5家电池厂,其中一家位于中国。
同时,戴姆勒和北汽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投资6.5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0亿元),在华建立动力电池工厂及电动产品生产基地。
此外,据外媒报道,戴姆勒将在2030年前采购价值超过2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571.16亿元)的电池。
大众:
2025年前实现自有电池量产
2018年是大众集团的转型加速之年,这一年里,大众集团全力推进“RoadmapE”电动化战略。
此前大众集团面向全球市场进行了电池采购招标,订单金额有5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927.9亿元),第一家中国的电池合作伙伴为宁德时代。
大众集团一方面与宁德时代签下巨额订单保证电动化战略的实施,另一方面也正筹划自己生产固态电池,以此来摆脱宁德时代的束缚和依赖。
长安汽车:
与比亚迪战略合作布局动力电池
自2017年以来,长安汽车在新能源产品的布局上明显加快了脚步。根据“香格里拉计划”,到2025年,长安汽车将推出21款全新纯电动车以及12款插电混合动力产品,并将全面停止销售燃油车,从而实现全谱系化的电气化。
长安汽车的决心不止于此。7月5日,长安汽车与比亚迪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拟联合成立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动力电池合资公司,在汽车新能源领域展开全方位深度合作。
这一合资公司未来将在重庆两江新区落地,聚焦于动力电池生产、销售等业务板块,产能按照10GWh规划,具体分为两个阶段实施:一期产能将达5-6GWh,二期产能将达4-5GWh。
同时,长安汽车亦将入股比亚迪电池业务板块,双方还将围绕电池回收再制造、电池快充、移动换电、充电高速路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吉利:
牵手宁德时代合资建电池工厂
早在2015年,吉利就率先公布了宏伟的新能源战略——“蓝色吉利行动”,提出要在2020年实现90%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将推出30多款新能源和节能车型。
而与宁德时代的合作,是吉利深化新能源战略的举措之一。12月20日,吉利与宁德时代宣布成立合资公司,主要从事电池系统的研发制造。
对吉利来说,到2020年要投放30多款新能源车型,所以对电池的需求量很大。今年九月,吉利投资5000万元在湖北自建了电池生产和研发基地,如今又与宁德时代成立合资公司,正是在为电动化战略“深挖洞、广积粮”。
威马汽车:
166亿元投资电池项目产能15GWh
11月19日,四川新敏雅电池科技有限公司与绵阳市政府签署协议总投资166亿元的动力电池项目开。
该电池项目投资方主体实为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马汽车),项目总产能15GWh,达产后可满足30万辆整车的电池配套。此次布局动力电池业务,将进一步保证威马汽车电池的稳定供应。
此外,威马汽车还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电池梯度利用、电池回收等方面展开合作,助推绿色智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写在最后
在新能源汽车竞争的关键期,任何一家车企都深知将动力电池这样的核心零部件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受制于他人的道理。因此,尽早布局电池产业、降低整车成本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伴随像吉利、大众等车企的产能扩充,届时动力电池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激烈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