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锂电正极材料对比悬殊

2018-12-26      1622 次浏览

从市场结构看,中国电池新材料市场主要以锂电池材料和太阳能电池材料为主。由于国内燃料电池离大规模应用尚需时日,且国内厂商在技术和生产工艺上与国际水平存在差距,国内燃料电池材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据统计显示,2011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大约50亿只,同比增长15.32%。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必须使用的关键材料之一,它在锂电池的总成本中占据40%以上的比例。锂电正极材料在锂电池中占据核心地位。

目前已经市场化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包括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等产品。但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的核心技术专利仍然牢牢被美国企业和加拿大把控,即使专利在中国无效,但是也很难进入国际大厂,这使得中国正极材料的市场空间大大萎缩。

与此同时,日本研究机构及企业在正极材料研究方面也颇有斩获,户田工业、田中化学研究所和三洋电机在固溶类(Li2MnO3-LiMO2)进展顺利,丰田汽车在改善磷酸锰-锂方面也取得一定成果等等。我国正极材料的研究与美日国家相比差距甚大。

从全球范围来看,锂电池企业主要集中在日本、中国和韩国,相应的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生产也主要集中在以上国家。日本和韩国的锂电正极材料企业整体技术水平和质量控制能力要优于我国多数锂电正极材料企业,在高端锂电正极材料的竞争中有一定优势。

在国外市场,日本和韩国主要锂电企业的供应商主要还是本土锂电正极材料企业。由于我国部分锂电正极材料企业近年的产品质量和一致性水平迅速提高,并且具备较大的成本优势,日本和韩国锂电企业近年开始逐步加大从我国采购锂电正极材料的力度。

国内正极材料的产销量已占据全球的40%以上。据统计,2010年至2012年,我国锂电正极材料的产量分别为2.3万吨、3.8万吨和4.4万吨,保持年均30%左右的增长速度,但是在这40%以上的全球市场份额中,我国的正极材料更多的是中等品质,而在行业高端市场基本由日本占领。

韩国虽然现在在锂离子电池市场已经可以和日本并驾齐驱,但是其大多正极材料并非由本土企业生产,更多的是从我国和日本进口。截至2011年,在正极材料的市场主要是由日本、中国所占领。

从2011年开始,韩国号召本土企业大力发展正极材料的生产,希望通过本土企业的一条龙的产业链发展来进一步扩大其在锂离子电池以及其衍生产业的市场份额,因为韩国在电子行业的优势近年来相当迅猛,其在电池行业领域的发展也被带动起来。

锂电池材料厂商一方面受到来自国际材料大厂的挤压,另一方面还面临着产能过剩引发的价格无序竞争,其中,磷酸铁锂材料尤为严重,产能利用率仅在10%以下。而价格竞争又直接导致材料商毛利率下降,盈利能力减弱,大厂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扩充产能,更加剧行业竞争,从而形成了行业性的恶性循环。

虽然我国40%的锂电正极材料占据全球市场40%以上的份额,但却没有定价权。如果我国锂电材料仍然停留在中低端产品的生产而不寻求高端市场的扩张,只停留在销量的扩张而不注重技术的研发和装备性能的提高,这将对我国锂电池材料厂的发展造成致命的伤害。

目前我国锂电池产业的发展还需要经历技术研发和经验积累,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实现产品的成熟稳定。这样锂电池行业的发展才会迎来发展的春天。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