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利好 未来的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可期

2018-12-24      794 次浏览

近日,工信部对拟公告的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一批)进行了网上公示征求意见,名单中包含了浙江省的衢州华友钴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西省的赣州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省的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湖南省的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和广东省的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我国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从拟公告名单可以看出,入选的企业主要是深耕废旧电池回收处理的行业翘楚,如湖南邦普;以及大力拓展梯级利用的后起之秀,如广东光华。

从目前的的市场来看,制约动力电池回收发展最主要的因素在于市场存量目前还不够大、回收流向太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处理;另外,回收处理电池成本主要包括专业评估、专业包装、专业仓储运输、环保治理、技术设备开发、人工税费、折旧分摊等方面;再者,存储、流通环节不够通畅,回收体系仍需完善;在这些不利因素的综合下,就导致了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成本居高不下。

事实上,再生利用环节利润也很微薄,目前退役下来的动力电池以磷酸铁锂居多。磷酸铁锂电池中有价元素含量低,用传统湿法回收根本没什么利润,大部分企业不愿意回收。因此,降低动力电池回收成本成为行业关注焦点。新电池价格越来越低。如果退役电池回收价格过高,再制造成本降不下来,梯次利用后的电池和新电池相比在价格上没有竞争性,梯次利用或成伪命题。

湖南邦普汽车循环公司总经理余海军认为,“做梯次利用基本是轻资产,做再生利用全是重资产。很多新进企业做梯次利用还是再生利用没有考虑清楚,具体的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也没弄透。梯级利用并不是简易的二次倒买倒卖。如果把生命周期、排放、能耗成本算进来,只要技术进步,新品单价会继续一路走低。在资源价格上涨,新品单价下跌的趋势下,再生利用的总成本优势和规模经济效应将变得更为明显。”

自新能源汽车兴起以来,我国就依靠庞大的消费市场优势,在动力蓄电池生产及其报废回收处理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绿色环保的进一步要求,我们面临的困难和亟需解决的问题仍相当严峻。

在材料回收环节,报废电池中的元素镍、钴、锰和电解液等很容易暴露在周围环境中,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要避免市场主流的三元锂电池重蹈铅酸电池污染的悲剧,提高企业准入门槛,取缔无资质“小作坊”将是接下来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

回收利用技术分为两个方面,电池包拆解和材料回收。电池包拆解拆解时,由于传统的电池包型号众多,拆解多采用人工,难以实现自动化,降低了拆解效率。材料回收方面,工艺回收效率低,而且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技术升级、研发创新也是刻不容缓。

7月31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启动会指出,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作为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一环,事关重大,要统筹谋划、扎实推进,按照制度先行、规范管理、试点示范、有序推进的思路,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加快推进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工作。

在政策法规利好的背景下,市场的发展和技术的更新换代还需要企业共同去探索,未来的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尤为可期。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