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直接带动了上游动力电池和相关材料企业业绩的爆发,在负极材料领域,动力电池成为拉动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
8月18日,湖南星城石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星城石墨股票代码:831086)发布了2015年度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79.3万元,同比增加了29.98%;净利润424.65万元,同比上升52.23%。
公告显示,星城石墨销售收入增长主要是得益于公司适时调整产品结构,在维持原有常规产品市场份额的基础上逐步向动力电池供应商转变,并取得一定成效。向动力电池负极材料供应商转型之后,公司产品毛利率由33.3%提升到36.3%。在产品转型升级的同时,客户结构有所优化,销售费用明显减少,产品规模销售效益也开始显现。
事实上,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不断增长,动力电池产销量都同比去年有了很大的增长,这也拉动了负极材料的高速增长。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达到2.89万吨,同比增长34%。其中,动力用负极材料占比迅速提升。预计2015年全年国内动力电池用负极材料占比将从2014年17.5%上升到28%。
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供应商,星城石墨以锂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为主攻方向,同时覆盖铝壳、圆柱、软包等个人消费类锂电池领域。其负极材料年产能达8000吨,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深圳大运会等电动大巴的电池负极材料供应商。
“我们认为每一次的技术革命,其实都是由新材料的诞生铸就的,所以星城石墨一直把技术研发作为企业的重中之重。”星城石墨总经理皮涛向《高工锂电》表示,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之后,结合资本市场的优势,不断引进一些优秀科研技术人才,增加技术研发投入。为此,星城石墨研发中心与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并与湖南大学建立了炭素新材料研究实习基地。
据了解,星城石墨的开发的路径,是基于把天然石墨跟人造石墨进行技术上的融合,在把人造石墨做到跟天然石墨容量一样高的基础上,又能彰显人造石墨的电化学特性。只要能走出这种差异化的产品路线,负极材料一定会有一个质变,这样在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同时,也能得到市场的认可。
皮涛认为,市场发展在进一步提速,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竞争加剧,公司急需加快向“精细化、规模化”的战略转型。与此同时,负极材料及其相关的配套厂家应该一起努力,才能真正达成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和满足未来动力电池的需求。
根据星城石墨发展的战略,在未来三年里,星城石墨将立足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与制造,完善产业链,承接资本市场,做大锂电负极材料业务,跻身全球锂电负极材料企业前五名,成为负极材料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品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