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中国南方特种官方微博今日通报称,CZ3539(广州-上海虹桥,机型B77W)航班在登机过程中,一名已登机旅客所携行李在行李架内冒烟并出现明火,机组配合消防和公安部门及时进行处置,未造成进一步损害。目前,该航班已更换飞机和机组执行。涉事旅客被警方带走调查。经初步了解,系旅客所携带的充电宝冒烟并着火,事发时充电宝未在使用状态。
据特种公司客服介绍,充电宝必须是旅客个人自用携带,而且只能在手提行李中携带或者随身携带,严禁在托运中携带。托运行李中携带充电宝的额定能量不超过100瓦时,无需特种公司批准;额定能量超过100瓦时,但不超过160瓦时,需经特种公司批准后方可携带。
每名旅客不得携带超过两个充电宝,严禁携带超额定能量超过160瓦时及未标明额定能量的充电宝,不得在飞行过程中使用充电宝给电子设备充电。
在本次充电宝起火事件中,乘客随身携带充电宝,也并未在飞行过程中使用充电宝。一旦确认涉事充电宝额定能量符合规定,那么这位乘客将无任何过错。最终的责任或源于充电宝本身存在的质量问题。
事实上,充电宝安全问题自其诞生之日起便如影随形,自燃事件屡屡见诸报端,但却始终屡禁不止。2015年国家颁布实施《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针对充电宝最核心原件锂电池规定了安全标准。彼时分析认为,国标的出台有望终结长期以来厂商各自为政、移动电源产品鱼龙混杂的乱象,一些山寨产品及不合格品牌将被洗牌出局。
但上述标准已然实施了近3年,充电宝质量安全问题依然非常严峻。根据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2017年广东省移动电源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公告,80批次充电宝产品当中,29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发现率高达36.3%。而在2015年、2016年的抽查中,不合格产品的发现率分别为44%、33.8%。也就是说,近3年充电宝产品不合格率一直居高不下。
根据通报,充电宝不合格项目主要集中在重力冲击和阻燃要求两个方面。重物冲击项目不合格意味着充电宝“一撞就着”。广东质检院轻纺部工程师梁志勇介绍,重物冲击是目前质量监督抽查中发现的不合格率比较高的一个项目,近几年都会有将近20%左右。
除此之外,关乎充电宝使用安全的,还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充电宝的外壳阻燃性能。梁志勇说,这也是许多充电宝产品表现不佳的项目,如果是不阻燃的材料点燃之后迅速燃烧,伴随着跌落下来到脱脂棉第二次燃烧,说明这种材料在移动电源发生起火爆炸后,不能有效起到阻拦的效果,甚至有可能会助燃,导致更严重的燃烧爆炸。
这么看来,本次南航飞机行李架上充电宝自燃起火事件可能是因为不耐撞,也可能是不阻燃。总之,因充电宝质量问题引发不该发生的起火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
值得一提的是,区别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中国首部移动电源(充电宝)国家标准《信息技术便携式数字设备用移动电源通用规范》已正式发布,将于2018年7月1日正式实施。充电宝安全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