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汽车步入了商业化初期

2018-11-12      1077 次浏览

在10月23日召开的第三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表示,经过10年的引进吸收和消化创新,中国氢燃料电池技术和市场逐步培育提高,形成了以亿华通等3个创新型的企业。各地氢能产业链逐步完善、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建立,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已进入商业化初期。

全球的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正在全面提速,发展氢能燃料电池已成为各国共同的战略选择。记者了解到,亿华通作为中国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先行者和领导者,自2004年以来,始终专注于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与产业化,致力于打造国内最具实力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制造企业。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中众多燃料电池重大专项课题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中国燃料电池公共汽车商业化示范”等项目,已形成具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产品系列。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清华大学亿华通团队与福田欧辉技术合作的3辆氢燃料电池客车参与示范;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清华大学与亿华通团队、同济大学与上汽合作的各3辆申沃氢燃料电池客车参与示范;2010年新加坡青奥会期间,海格和清华大学亿华通团队合作的1辆氢燃料电池客车参与示范,中国氢燃料汽车就是这样走入世界同行视线。

万钢强调,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目前已进入新的阶段。2017年,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实现1098辆,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辽宁等产业示范区。同时,氢能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加速推进,截至去年底,全国运行的加氢站已超过10座,在建的还有20多座。他认为,目前包括燃料电池电堆、发动机等在内的关键零部件的产品成熟度已基本满足车辆使用需求,比如亿华通最新研发的第四代自主燃料电池发动机,实现了自主研发和国产化,产品性能也足以媲美国际同类产品。

同时他也指出,目前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制约着产业发展,比如基础设施建设短缺、制氢供氢加氢的系统落后造成了氢成本剧增,以及技术标准、检测体系严重滞后等。

针对现存的问题及短板,万钢从6个方面给出产业战略指导。一是要聚焦于突破关键技术。技术的持续创新突破是推动燃料电池汽车进入市场的核心动力,也是培育产业的首要任务。要建立政府引导和企业推动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攻克相关核心技术、系统技术、整车技术。二是着力推广商业化示范应用,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推动产业化。以京津冀为例,亿华通联合宇通、福田等整车企业已分别在北京和张家口批量投入60辆和74辆燃料电池客车,对于全国范围内的批量推广起到良好示范作用。三是选择好示范评估和安全管理,尤其注重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效果以及规范法规标准建设。从长远来看,产业需要形成一整套氢能与燃料电池安全运行和监控机制。四是科学规划布局,因地制宜选择低碳、低成本的氢能制取方式。比如副产氢、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等。同时还需要探索氢气储运的多种模式,破除思维壁垒,建立起有序的价格体系。五是保持政策的延续性。目前,政府对于纯电动汽车的财政补贴将于2020年完全退出,但对于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将在一定程度上继续支持。六是大力推动国际化,整合对接全球资源。开展高层次、高水平的国际合作,这既是顺应全球氢能源和燃料电池产业融合发展潮流,也有助于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