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行业或迎来淘汰赛

2018-10-16      896 次浏览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对于新能源汽车上游电池行业来说,产能过剩、行业之间的融合似乎从未停歇,而这种现象在几年前的新闻中也可寻觅其蛛丝马迹。

近日,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年底到明年春节期间,很可能有很多企业就坚持不下来了,毕竟资金链、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但很多企业在前几年过度扩张,而现在的订单又完全跟不上。

陷入“囚徒困境”

随着环保及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电动汽车近些年来在市场上的活跃度有增无减,一大批“淘金者”也加大了扩建产能及研发团队。

相关数据显示,自2014年起动力电池产业增长率分别为368%、324%、78.6%。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国内越来越多公司切入相关产业链。其中,锂电池最受产业资本追捧。仅A股上市公司中,锂电池板块概念股从2015年末的30余家暴增至目前的150多家。

“屋漏偏逢连阴雨。”让所有“淘金者”没有想到的是,随着监管部门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实施退坡以及整个行业所存在的症结,一时间,市场中的无形压力也悄然增加。

记者注意到,受此影响的一些企业的业绩也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例如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据发布的2017年年报显示,因为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原因,虽然公司营收从9.12亿元增至10.76亿元,净利润却从2.66亿元下滑至2.01亿元,同比下滑24.45%,毛利率也从2016年的43.67%下降到32.50%。

事实上,该公司更大的困境在于2017年其现金流也出现了由正转负,净流出1.84亿元,同比下降了162.1%。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电池企业中危机最严重的当属电池巨头沃特玛,而沃特玛身处危机还要从工信部开展排查安全隐患说起。

前不久,工信部先后公布了《关于开展新能源客车安全隐患专项排查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新能源乘用车、载货汽车安全隐患专项排查工作的通知》。

记者注意到,在这两份通知中,沃特玛电池因为质量问题被直接点名,并称其为“在使用中出现较多故障的动力电池”,并要求整车厂对装用该电池的车辆进行全检。

不难看出,工信部对于沃特玛电池质量问题所表述的语句是十分严厉的。毫无疑问,工信部对沃特玛的点名,对于沃特玛来说,在销售电池方面也多了一重困难。

坚瑞沃能方面也发布公告称,沃特玛动力电池销售可能会引发客户退货,并增大售后维护支出。目前,沃特玛已经组织售后服务人员配合整车厂开展全面的排查工作,力争不会由于产品质量问题导致新的安全问题。

对此,成飞集成表示,因为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整车厂将补贴降低的压力转嫁给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持续压价,导致公司2017年第四季度锂电池销售价下跌幅度超出预期。

不难看出,业绩下滑、质量问题以及行业出现产能过剩是电池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不过,电池行业中的风险也引发了“蝴蝶效应”。据记者了解,国内多家电池企业因业绩下滑、资金链紧张等因素已终止IPO的进程。

深圳前海易卖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电车集市创始人张宗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一方面,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来说,由于其基础条件并不完善,再加上国家之前政策的加持,给人一种表面繁荣的误导;另一方面,加之各方资本大规模的涌入,而市场消费者的接受度以及消费力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以至于造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行业面临洗牌

对于电池行业来说,最危险的时刻已经来临。随着头部企业的不断融合以及资源聚集,整个行业也将会迎来一场淘汰赛。

记者注意到,在装机方面,2017年锂离子电池装机量排名第一的企业当属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装机量达到了105.08亿瓦时。

在2018年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企业装机量排行榜中,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等在装机量方面相对靠前。

据相关资料显示,当前,国内大型电池企业占了装机量的70%左右,余下的不到30%的市场,被近百家企业瓜分。由此可见,其他企业的订单和营收非常不乐观。

“未来几年,整个电池行业将会出现资源聚集效应。”张宗明告诉记者,随着当前行业现状的发展,国内较大的电池企业的竞争优势也会越来越大,而规模较小的企业则会被大企业并购,这样,国内一些中小型企业的资源也就会聚集到有实力的大企业手中。

张宗明说,如果国内的一些中型企业小型电池企业如果不想被大企业吃掉,那么,就只能从技术专利方面,例如寻找替代材料、工艺提升、节约成本、延长电池寿命以及延长续航里程等方面突破。

于清教也表示,产业集中度的提升虽然有利于整个电池行业的发展,但也给曾经快马加鞭入局的锂电池行业的小企业带来了灾难,没有订单就没法存货。

华南智慧创新研究院院长曾海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未来,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以及国际市场的变化,我国电池企业的内部将要进行一番激烈的“厮杀”。而一些技术落后、产能低端、缺乏竞争力的电池企业也将会逐步被淘汰出局。

如果说,国内中小型电池企业的市场份额被大企业挤压,那么这种想法似乎有些简单。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一些整车企业由于掌握着核心技术、零部件等,也纷纷开始了自建或联合建立电池工厂。

例如近些年来风头正盛的吉利,据资料显示,吉利在向LG购买电池的同时,也在山东自建电池工厂。而上汽、北汽等汽车集团,目前均已与宁德时代合资建设动力电池工厂。

“就此次的危机,不仅仅影响着电池行业,就连整车、充电桩等整个行业都会受此影响。”张宗明认为,长远来看,此次危机对重塑行业发展是件好事,企业只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实实在在做事、不玩投机取巧、好高骛远的事情,也是行业弯道超车的一个机会。相关企业也不要过分担心,这只是行业发展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机会永远是留给敢想敢干的人。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