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行业洗牌到多米多骨牌 从“跌停”到“钱荒”

2018-09-30      770 次浏览

(文/韩喻)2018年8月,动力电池行业上市公司陆续发布年中报,业内人士发现,以坚瑞沃能和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各家企业半年报均内藏玄机,信息含量巨大,而背后折射的行业危机,却引发了业内更深入的思考。


现状:从“跌停”到“钱荒”


8月底,坚瑞沃能发布2018半年报称,由于沃特玛自身战略决策失误,扩张速度过快,内部管理失控加上新能源市场环境和国家政策调整等不利变化,陷入债务危机,后续又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公司大多数银行账户被冻结、大量经营性资产被查封。


据了解,截至2018年上半年,坚瑞沃能主要债务221.67亿元;截至2018年8月6日,坚瑞沃能及沃特玛名下累计被冻结银行账户83个,涉及冻结金额共计8563万元。


此外,这份半年报还透露出很多信息,比如多个股东减持或谋求股权转让。坚瑞沃能股票因此一路跌停。


同样信息含量巨大半年报是“独角兽”宁德时代,作为创业板最牛股,宁德时代在上市前后深受股民热烈追捧。


上市三个月多后,宁德时代披露中报,2018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93.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9%,净利润10.7亿元,同比下降45.8%,上半年,应收账款超过85.29亿元,同比增长23.27%。


重点来了。试问,宁德时代的应收账款都有85亿之多,那么其他同行情况如何呢?


不问而知。


有先见之明的是A股成飞集成。该公司在2018中报之前,提前发布公告,称将重组锂电池业务,不再纳入合并报表,并将重组后的中航锂电控制权转移给金沙投资。


更有先见之明的是国轩电池,国轩高科在2018年4月底发布消息,证实其募集资金专户2017年12月31日余额合计为309,866.74万元。2018上半年,国轩收入同比增长8.76%至26.07亿元。


对比一下这些企业,不难发现,不论成败,归集到一个字,那就是“钱”。


有钱没钱,已经成为衡量动力电池能否生存发展的主要标准——而以前,我们以为放在第一位的应该是技术。


要知道沃特玛的问题并非突发,业内历来对沃特玛联盟模式毁誉参半,评价不一,但对沃特玛可能发生的问题,不论是心知肚明冷眼旁观,还是求新求变调整改进,都认为问题主要出在沃特玛自身的技术产品,而不是其他。


因为沃特玛联盟受地方政府和联盟企业的欢迎程度,曾经那么令人羡慕。


这种羡慕,曾经是真金白银的羡慕。


回顾:从“大跃进”到“不差钱”


为什么会出现“钱荒”?


经济学家张维迎早在2014年4月就说过:就是因为钱太多,钱多的结果就是乱投资,乱投资最后的结果就是所有的人都没钱。


动力电池行业走到此时此地,我们不得不感慨这句话果然被应验。


回顾新能源汽车发展时间节点,一般观点认定始于2009年的“十城千辆”,但行业爆发点却是在六年之后的2015年。


2015年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以电动客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突然放量增长,受到市场高度关注,在这波后来被称之为“非理性增长”的“冲量”过程中,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受到前所未有的瞩目,其重要性屡屡被行业内外多度讨论,风头甚至一时远远盖过新能源车企。


那几个月里,国内排的上号的电池企业门前,每天都有排队等提货的整车厂家,很多电池企业的销售专员(作者注:专员往往是企业的基层员工)常常是整车企业老总们的座上客。在那个时候,电池企业疯狂出货,业内甚至爆出3C消费电池厂家临时改装上马,装进电动汽车的内幕。


后来我们知道,这种“非理性增长”大量出货主要原因是整车企业和终端用户想要抢在补贴退坡之前享受更优惠的政策红利,以期合理合法占国家“便宜”,而次要原因据透露是个别地方政府为了“政绩”,伙同地方管理单位开闸放水,鼓励车企上牌装车。


其后全行业纠察“骗补”过程中,车企遭遇连锁灾害,而电池企业却毫未波及,几乎全身而退,市场关注度有增无减。


巨大的市场热点和政策红利驱动之下,各路资本纷纷热情投入动力电池企业产业——优质企业受热捧、普通企业也被追捧……


新公司、新模式不断催生。新闻和坊间传言接连爆出,动力电池龙头企业重要员工又被挖角或自立门户;XX电池企业又有大额资金注入……。


后记:从“热”到“冷”的思考


只可惜市场翻云覆雨,2018年6月27日,笔者从2018青海电池国际高峰论坛上了解到,中国动力电池配套企业2015年约150家2017年降到100家左右,1/3的企业已被淘汰出局。


2018年9月,据电池行业某知名专家向笔者透露,上述数字前面应该是500多,后面可能是几十。


除了排名靠前的重点优质企业外,当初被风投瞄准疯狂下注的众多动力电池企业,很快又被抛弃。资本和证券市场恐慌情绪弥漫。


正如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所说,“对商品生产而言,扩张市场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遥想当2015第四季度电动汽车疯狂上量的时候,当2016年底工信部发文要求80亿瓦时产能的时候,当高层发布350Wh/kg能量密度目标的时候,有没有想过:


不到三年的时间,这个曾经备受期待的行业会面临今天这样的考验?有没有想过,当扩张市场和发展壁垒相撞击,压力是需要企业用生命来承受?


当资本偏好转向,企业和行业靠什么生存?


动力电池行业强者恒强、胜者为王,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