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兴起,吸引“嗅觉”灵敏资本大量涌入,助推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市场,但随之而来的还有结构性矛盾。
整合将成为主旋律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传统汽车企业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力军,北汽、比亚迪、众泰等企业的电动汽车位列产销榜前端。相比而言,几大国有汽车企业的动作比较慢,其后,“鲶鱼”被放了进来,一大批新造车企业应运而生。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大潮兴起后,合资与外资企业的动作同样缓慢,在“双积分”政策的压力下,他们加快了引入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步伐。
中国新能源企业家俱乐部秘书长李振强说:“从现在的趋势看,我国电动汽车行业未来将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自主品牌车企、外资与合资车企以及造车新势力将成为市场的主要引领者,他们都瞄向了未来市场竞争的制高点。三股力量对于未来市场的理解有所不同,不同理念主导下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政策因素加上市场需求是新能源汽车市场新格局的主要成因,从政策的角度来看,不同类型的车辆受到的影响也不相同。李振强说:“今年补贴下降幅度远超预期,尤其是对客车、物流车的影响非常大,很多企业没有预判到这种变化。行业洗牌在加速,助推未来竞争格局的形成。”
我国发展电动汽车的决心非常大,走电动化道路的趋势不可逆转。电动汽车以自身特有的优势将在未来替代传统汽车,但从目前的替代率看,我国的保有量才100万辆,替代率不到3%,全球的替代率不到2%,因此,电动汽车未来的空间非常大,留给三股力量的机会也非常多。
在新的市场格局形成过程中,汽车企业出现了新动向、新变化,纷纷与动力电池企业结成联盟或组建合资企业。李振强认为:“从传统汽车的发展来看,零部件企业一直处于配套商的地位,而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这种关系将有所改变。”
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动力电池的重要性愈发突出,汽车企业纷纷与优质的供应商“抱团”。比如,宁德时代与宝马、宁德时代与上汽都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孚能科技与北汽新能源、国轩高科与北汽新能源的合作也都属于典型案例。
李振强说:“从产业链角度观察,车企与动力电池企业的上下游的联动非常明显,很多车企与电池供应商合资合作,还有电池企业与上游材料、设备企业的整合。未来两到三年,行业发展的主题是整合,没有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和战略优势的企业一定会被淘汰。”
结构性矛盾突出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必然催生动力电池的旺盛需求。锂电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显示,其平均增速超过30%,但毛利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从企业的产品结构来看,数码锂电池将继续下滑,动力电池表现强劲,储能市场仍维持一定幅度的上涨,市场需求主要来自海外,其中欧洲市场的增长较快。
我国动力电池市场集中度再度提升,今年上半年排名前10的企业集中度达到89%,比去年同期提升了29个百分点。高集中度的趋势会否加剧?在李振强看来,未来2~3年,市场将由集中走向分散,然后再走向集中。
“我们预测,未来两到三年,市场在前一年左右会走向分散,后一到两年又是再度集中的趋势。主要原因是下游终端车企客户市场正呈现多元化,应用新技术的电池产品推出可能带来更多变量,因此,市场集中度不是简单的趋势走向,会随着市场变化出现分散,最终再次集中。”他强调。
从集中向分散转化的原因在于,排名前列的企业,市场格局并不稳定,每个月的份额波动都比较大。而不少二线动力电池企业加大了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力度,向一线品牌行列发起冲击。三星SDI、LG化学、松下等电池企业已扩大在华布局,他们也将分食市场蛋糕,从而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动力电池集中度下降的原因之一。
我国有上百家动力电池企业,市场集中度再次提高反映出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优质的电池供应商被行业“哄抢”,而不少企业则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宁德时代副董事长黄世霖说:“动力电池产业规模不断增大,头部效应也越来越明显,但与此同时,投资过热导致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
据了解,2016年,我国动力电池领域的投资超过1000亿元,导致产能大幅扩容,而市场需求并未同步增长。2013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仅为0.8GWh,2017年为37.6GWh,而当年产能规划达到228GWh。这种过热的势头导致龙头企业的优质产品受到追捧,中小企业的产能得不到消化,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黄世霖说:“预计行业整体产能过剩的现象将持续到2023年。”
动力电池的产品结构也存在不平衡的现象。方型电芯的出货量较大,但从装机量同比增速来看,2017年1~6月圆柱与软包电池表现突出,分别增长57%和26%。李振强说:
“预计2018年,软包电池市场的增长最快,装机量同比增速或超过35%。”
据预测,2018年,圆柱电池需求量为31GWh,软包电池为35GWh,方型电池为42GWh。
黄世霖认为,我国动力电池存在结构性矛盾,更要突出优化扶持政策,坚持扶优扶强,从而建立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的比较优势。
需理顺全产业链
动力电池市场的投资额不断增长,促使在其上游的锂电生产设备行业也迎来春天。2016年,我国锂电设备产值为147亿元,2017年为165亿元,今年有望达到186亿元。在整体设备中,2017年前端需求为65亿元,中端和后端分别为57亿元、43亿元。受市场需求影响,今年前、中、后端的产值分别将为70亿元、66亿元、50亿元。
设备投资毕竟是固定资产投资,不是经常性行为,原材料才是企业每天生产必须使用的资源。据介绍,正极材料行业的新进入者产能逐渐释放,并且形成规模,加剧了市场竞争;二线材料企业的产能扩张也已完成,特别是三元材料类企业。动力电池转向三元材料为主,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锰酸锂成本下降较多,有较大的价格优势。电池企业会采用三元掺杂锰,因此锰酸锂材料企业将实现较大的增长。
我国电解液市场的集中度非常高,今年上半年前十位的企业占据94%的市场份额,提高了4个百分点。电解液行业格局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价格下跌降幅较大,导致企业盈利下降。
在隔膜方面,四大组产品竞争最激烈,过去两到三年新增隔膜企业已达五、六十家,竞争加剧导致产品利润率和价格大幅下降。其中,干法隔膜已降到约1.2元/平米,湿法为约2元/平米,湿法隔膜市场竞争最为激烈。
我国已确定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发展技术路线,300Wh/kg成为动力电池企业近期的主攻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大家纷纷瞄向高镍三元电池。然而,能够生产高镍三元材料的企业并不多,这也是结构性矛盾的体现。
“新能源汽车的结构性矛盾不仅仅存在于动力电池,强制年检、保险、报废等政策还没完善,理顺全产业链才能消除结构性矛盾。”黄世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