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的新能源“宣言” 继续做产业链纵深布局

2018-09-20      841 次浏览

在新能源领域做了持续近三年的“谋划构思”后,复星后发出手,于“大补贴时代”结束前夜落棋步子。


9月14日,在上海复星艺术中心举行的“绿色中国星行动”论坛上,复星宣布,正式投资捷威动力,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明确表示,会将复星生态系统内的资源全面赋能捷威动力。


高工锂电获悉,在投资界长袖善舞的复星,早于2016年其就开始关注新能源领域,但并没有贸然进入,而是和在其它领域的投资策略一样,经历了保持距离,摸索尝试,再到发力投资的过程。


“新能源领域在未来10年到20年都会是一个窗口期,因此,复星一直对整个产业链都在持续关注。”复星全球合伙人、复星创富CEO张良森向高工锂电(微信号:weixin-gg-lb)表示,投资捷威动力是复星发力新能源领域的重要“跳板”,接下来还将继续做产业链纵深布局。


成立于2009年捷威动力,聚焦于乘用车市场,深耕软包叠片路线,是国内率先开发并量产三元体系锂动力电池的企业,客户覆盖长安、奇瑞、东风等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企。


GGII数据显示,捷威动力2017年在纯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出货量排名中位列全国第7。刚过去的8月份,捷威动力电池装机量位于国内第8。


复星切入新能源领域的一个大背景是,继客车和物流车之后,乘用车领域的电动化正在进入市场临界点,基于对续航里程的提升,在国内外主流车企中,软包电池的配套份额逐步加大,而自成立以来就聚焦于乘用车软包动力电池的捷威动力,就成为一匹隐形“黑马”。


也因此,外界看来,复星的入局,极有可能会对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现有格局产生影响。


导入新的战略投资后,捷威动力明确提出了其战略“野心”,在当天的发布上,捷威动力联合创始人、总经理王驰伟表示,将进一步聚焦乘用车市场,目标是五年进入全国排名前三,十年成为世界排名前三的动力电池企业。


事实上,捷威的“野心”其实也是复星在新能源领域的“野心”,对于这个“小目标”,郭广昌在当天的论坛上明确表示,复星会作为捷威的坚强后盾,绝对不让捷威因为资金不足而放慢发展速度。


而除了在资金上的给予充足的弹药,复星还会在人才、管理、规模、产业链协同、全球化布局等多个环节对于捷威进行赋能,未来会将其打造成为投资版图中的重要一极。


▍“落棋”捷威动力


与资本市场上备受追捧的多家明星电池企业相比,位居天津的捷威动力堪称低调,但却是不可忽视的“实力派”。


在高工锂电评出的“2017十大技术先锋人物”中,捷威动力董事长郭春泰位列其中,从组委会给出的颁奖词中,可以一窥这位“中国液态软包装锂离子电池技术奠基人”麾下的团队风采:


他曾主导国内首条胶体锂电池产线,是聚合物锂电池技术产业化奠基人。2009年,他北上天津,转战捷威,带领团队在软包动力电池的征程上乘风破浪,超过4万套装机量背后,是市场对捷威最大的认可。他带领捷威将继续在全球最大动力电池市场角力亮剑。


截止目前,搭载捷威动力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已超过四万辆,大量行驶数据表明捷威电池的效果非常好。郭春泰表示,这是捷威动力成立十年来交出的成绩单,也是参与接下来市场竞争时最大的底气。


和郭春泰并肩特种的王驰伟,如今已成长为捷威动力总经理,过去十年里,他见证了捷威一草一木的变化,经历了捷威的坚持与不易。


“从捷威成立到现在,我们始终聚焦于乘用车动力电池,没有做过一辆大巴,这个需要极强的战略定力,是一个非常痛苦的积累过程。捷威的十年,是坚持的十年,是不易的十年,但也是充满感动故事的十年。”


王驰伟坦言,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是与生命相关的耐久的工业品,而非快消品,需要给客户和消费者可靠的质量。做乘用车就是做质量体系,要用标准控制现场。一方面需要在仿真、技术开发,开发流程方面,要做大量的积淀。同时在实际量产过程中,要建立严格的过程控制,捷威梳理了900多项关键控制项,几千条过程控制点。


“这是一个备受折磨的过程,但是痛并快乐着,最终,通过近五年的积累,我们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体系,最终获得了东风、奇瑞、长安等客户的认可,最近通过了福特,长城等客户的质量体系审核。”


对于捷威过去十年的成长,王驰伟和整个管理团队的思路是,先做强,再做大。在这个思路下,为了保持战略定力,他在团队内部提出践行三个精神:毛竹精神、阿甘精神、马拉松精神。


王驰伟解释:厚积薄发的毛竹精神,要扎根,踏踏实实;感到迷茫的时候,要坚持向前,保持乐观,就是阿甘精神;有目标,一定要把它实现,就是坚持到底的马拉松精神。


而也正是基于上述的积累,成为复星切入新能源领域选择捷威动力的主要考量因素。


直接负责捷威动力投资项目的复星创富CEO张良森向高工锂电表示,具备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力,是选择投资捷威动力的最主要因素,电池作为工业品,产品力是市场竞争的第一要素,尽管捷威的规模有限,但是在产品沉淀和锻造上,在国内是绝对领先的。


同时,极具专业学识和行业经验的团队也是复星选择的核心考量因素,包括郭春泰、王驰伟在内的捷威团队的工匠精神,同时对于动力电池技术和产品的理解深刻,这为其接下来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对此,郭广昌表达了同样的思路:“如果产品不好,靠复星投资、放大、产业运营,是做不好的,团队不好,再有钱,也没有用。但捷威已经有了一个团队基础和产品的基础,在这个前提下,复星能帮助捷威更好地发展。”


▍复星新能源“野心”


事实上,复星投资捷威动力绝非“空穴来风”,其在新能源领域已是“构思良久”。


1994年进入房地产,2002年涉足商业零售,2003年进军钢铁和证券,2004年屯兵黄金产业,2007年投资矿业……复盘复星的投资策略,其一向坚持长时间研究后的稳健投资,对整体环境、行业、企业做持续的研究;在跟踪的基础上,再把握最佳的进入时机。


在新能源领域,复星同样如此,高工锂电获悉,在此之前,其已经对于新能源行业有近两年的观察,对于产业链前十的企业都做了深度的分析,并已经在隔膜、电池箱体领域做了相应布局,其研判是,新能源产业将会是未来十年到二十年的投资窗口。


对于投资捷威动力的时间节点,郭广昌有清晰的思路:选择在“大补贴时代”之后入局,在其看来,目前已经到了真正市场化的临界点,而只有在市场上获胜的企业,才是真正能长远发展的。靠补贴的产业,都是不长远的。


在复星的战略版图中,新能源正在成为其重要方向,今年2月,复星成立科技创新中心,重点投资方向主要围绕健康、快乐、富足等核心产业,结合家庭场景应用,重点布局的领域包括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


今年7月,复星与同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复星-同济科创中心,围绕新能源汽车、磁浮及轨道交通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如今战略投资捷威动力,显而易见的是,是其新能源业务布局的再进一步。张良森向高工锂电表示,复星将以捷威动力为平台,继续进行内部和外部的整合和延伸,巩固拓展复星在整个新能源领域的竞争优势。


对内而言,复星将通过资本的支持,对于捷威的产品、产能、人才、规模等进行全面提升,来实现两个前三的目标。在此次发布会上,王驰伟就对于捷威未来十年的战略做了详细介绍。


在技术研发投入上:未来三年将投入8亿元,全面提升六大功能实验室,建立工程中心,储备固态电池等下一代电池技术。研发人员将从目前的330人,提升到2500人。


在产能规模上:现在产能1.5GWh,今年将投建盐城基地,明年将新增5个GWh,2020年新增12GWh,2020年底产能达到18.5GWh,2023年,达到40GWh。


在产品开发上:将继续聚焦软包叠片电池技术方向,重点配套续航300公里以上的中高端纯电动乘用车,以及PHEV及HEV/48V市场。同时,近期将实现能量密度270Wh/kg的电芯量产。


在资本布局上:捷威明确提出,预计2022年申报A股IPO,2023年上市。


对外而言,复星将以捷威动力作为重要平台,一方面在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更多的合作,同时,还将进行全球化的布局,包括技术人才的全球化布局和生态系统的全球化布局。


在技术和人才上:未来会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建立多个海外研发中心,推动技术人才的交流和融合,在生态系统的搭建上,捷威将融入到复星生态系统,在汽车轻量化材料、智能制造等多个现有的生态中进行协同,同时还将进一步做产业链布局延伸。


“复星的确是一个有投资基因的企业。但我们绝对不满足于自己是一个投资者,我们要深耕产业。”


谈及复星的新能源布局,郭广昌说,复星有耐心深耕这个产业,无论在顺还是不顺的时候,相信那些能坚持、能创新、有团队精神的人,有全球眼光、有足够资金的人、才能坚持一直走下去,将会做出一个强大的企业,伟大的企业,复星和捷威都会为此而努力。


而这,似乎也是复星宣布进军新能源这个万亿规模市场的“独立宣言”。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