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电池处理工业化技术介绍

2018-09-17      2926 次浏览

目前废旧电池的回收处理已成为一个难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06年初,我国首个“废旧锌锰电池无害化、资源化工艺研发”项目已通过辽宁省科技厅的鉴定。这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研发成功,将推动我国废旧电池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实现工业化。

我国电池的产销量正在逐年上升,国内每年消费电池约110亿支。以辽宁为例,该省每年消耗电池高达7亿支,约产生3万多吨废旧电池,以74%可回收计算,可回收得到2.22万吨的锌、二氧化锰等有用物质。但是目前在国内,废旧电池资源化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还没有一套工艺真正适用于对废旧电池的工业化处理,使废旧电池中很多有利用价值的材料白白浪费,不能循环利用。

与此同时,废旧电池随意存放对环境污染很大,通过腐蚀和泄漏,其重金属及酸碱等进入到土壤或水源中,其他水源植物或生物从环境中摄取的重金属经过食物链放大作用,逐级在较高级的生物中富积,然后经过食物链进入人的身体,在某些器官中积蓄造成慢性中毒。

据介绍,这项废旧电池工业化处理新技术采用切割、萃取、电解、置换等多道工序,将废旧电池中的锌、锰、汞、碳棒等有用成分加以分离并用于电池的再生产。据统计,1吨废旧电池可以回收740千克的锌、二氧化锰等有效成分。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壮麒等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为,由辽阳统一企业有限公司研发的这套工艺,流程合理,技术先进,使废旧电池中的物质得到循环利用,达到了良好的回收效果。在工艺流程中无任何废水排放,循环水全部应用到电池生产中,无有毒气体排放,所排少量固体残渣属无浸出毒性固体废物,属无害化工艺。该项目符合国家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产业政策,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议大力推广。

雷蒙化工技术开发领先一步柠檬酸酯无毒增塑剂可放心使用

近一段时间有“毒”保鲜膜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其中的增塑剂成为了判定保鲜膜是否有毒的一个重要依据。05年底,江苏雷蒙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经过10年攻关,实现了环保塑料增塑剂柠檬酸酯工业化生产,该系列产品因各项技术指标和国际先进标准同步,除满足国内对无毒环保增塑剂的需求外,产品有40%进入美国、日本、欧洲等地。

柠檬酸酯类产品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环保塑料增塑剂,无毒无味,可替代邻苯二甲酸酯类传统增塑剂,广泛用于食品及医药仪器包装、化妆品、日用品、玩具、特种品等领域,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其中乙酰柠檬酸酯性能更为优越,用途更广,不仅是无毒无味的“绿色”塑料增塑剂,还可作为聚偏氯乙烯稳定剂、薄膜与金属粘合的改良剂,其粘合物长时间浸泡于水中仍具有很强的粘合力。

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已先后出台规定,允许柠檬酸酯类产品作为儿童玩具、卫生用品、医疗器械、人造革等与人体密切相关产品且卫生要求较高的塑料助剂之一。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开发柠檬酸酯,有关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相继发表了大量有关此产品的学术论文并申请了发明专利。但是,由于市场及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国内仅有少数科研单位少量生产,尚无工业化的柠檬酸酯装置投产。

江苏雷蒙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并且有长期从事增塑剂产品的生产和开发经验,拥有较强的科研力量及经济实力。他们感受到国际增塑剂市场的变化并从中确立了自身的发展方向——开发先进柠檬酸酯生产技术。经过10年时间的攻关,该公司去年在国内建成年产5000吨级柠檬酸酯装置,经权威单位检测,产品各项质量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畅销海内外市场。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