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动汽车产业获腾飞 新能源汽车保持高速增长

2018-11-06      869 次浏览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能推动产业迈向高端化,更是推动节能减排的有效举措。今年前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0.4万辆和49.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85%和97.1%。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驱动之下,即便面对整体车市低迷的大环境,新能源汽车依旧保持着高速增长。


广东作为全国重要汽车生产基地,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早在2010年,广东便成立新能源汽车发展工作联席会议,指导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今年6月,为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广东出台了《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促进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方向战略转型,持续增强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一系列创新之举,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已涵盖了整车生产、三电(电池、电机、电控)、其它零部件及关键材料等环节,初步建立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同时,在新能源汽车基础建设方面,广东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充电桩站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可以预见,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驱动下,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将会加速资源整合,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链条,逐级突破核心技术,进一步推动集聚发展。


夜幕降临,位于广州海珠区南洲路的公交停车场总是灯火通明,一个偌大的停车场内,数十辆公交大巴同时充电,场面颇为壮观。


这是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广东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发展战略,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全省各地市有关部门、相关企业密切配合,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70万辆,广东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超过20万辆,约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同时,广东建成充电站约690座、高速公路城际充电站38座、公共充电桩超过6万个,桩车比高达1:2.4,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正是得益于扎扎实实的推进,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如今已经开始换挡提速,迈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目前,多家初创型新能源汽车企业不断落地生根,传统车企相继实现转型,上下游供应链不断完善,核心技术逐级实现突破,基本形成了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珠三角为相关配套,带动粤东粤西两翼发展的产业格局。


上下游产业链加速完善


目前,广东是全国最为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有整车生产企业约60家。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各省汽车产量数据显示,上半年广东实现汽车产量153.6万辆,领先上海、重庆、吉林等省市,继续位居全国第一。


在新能源整车制造领域,广汽新能源、比亚迪、广汽比亚迪、珠海银隆、北汽福田等车企已经形成规模化生产;东风日产、广汽丰田等部分传统车企已经进入了新能源汽车量产阶段;而一汽-大众华南基地、广汽本田已经进入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备阶段。据不完全统计,广东已经拥有超过25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产能规划。


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广东形成了“三电”系统完整自主开发能力。在电池领域,广东是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拥有了比亚迪、比克、珠海银隆等企业。同时,在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电池隔膜等领域也具有相对优势。


在电机电控方面,广东具备了量产功率7.5-130千瓦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能力。其中,大洋电机动力系统市场占有率约30%,珠海英博尔电器控制器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30%左右。


基础设施建设快速突破


新能源汽车发展另一个重要突破在于打破了“里程焦虑”,除了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外,更依赖于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目前,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区域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因此珠三角的充电设施发展较快,占全省充电设施90%以上,基本满足了我省电动汽车充电、补电的需要。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21.4万个,我省建成充电站约690座、高速公路城际充电站38座、公共充电桩超过6万个,桩车比高达1:2.4,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按照广东省规划,到2020年,全省建成集中式充电站约1490座,建成分散式充电桩约35万个,满足全省约41万辆电动汽车(约占全国8%,全国规划到2020年电动汽车达500万辆)的充电需要,实现电动汽车“走遍珠三角,通达各地市”。


为了提升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发展的速度,广东除充分用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中央奖补资金外,还安排省级财政资金对充电设施的建设给予必要补贴,鼓励各地市和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财政激励政策,落实国家对充电设施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以便更好地引导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建设充电基础设施。


同时,广东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方通过创新形式和技术创新,针对不同城市类型和应用场景的充电需求,积极采用大功率直流充电技术,充电效率不断提升,相继推出了“停+充”、“车+桩”等一体化解决供需匹配,充电桩从单纯数量增长转向数量和质量并重发展。


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佛山市8座加氢站项目联合动工,并计划于年底投产运营。加上已建成的2座,佛山已经成为国内拥有加氢站数量最多的城市,率先打破了氢燃料电池汽车通勤的加氢问题。


区域产业布局更为优化


广东在传统汽车产业布局中,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区域,形成以广深佛三地为整车生产基地,珠三角为零部件配套的完善汽车产业链。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在传统汽车产业基础之上,广东汽车产业区域布局得到进一步扩展。


今年6月,广东发布的《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以珠三角新能源整车基地为龙头,推动新能源汽车整车规模化发展,引导关键零部件产业集聚,打造全球先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目前,在广州、深圳以及佛山传统核心整车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产能正在快速提升。以广州为例,广汽新能源一期工厂将于明年投产,规划产能达到20万辆;广汽丰田、东风日产已经实现了新能源汽车量产;同时,恒大FF与宝能相继在南沙与黄埔进行投资设厂。


在中山、惠州、珠海、江门等其他珠三角城市,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基地也逐步成型。其中,惠州发展以比亚迪电池、亿纬锂能、亿能电子、德赛电池等一批在国内有较强竞争力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中山也依托大洋电机、日本日信公司、中山坚信新能源汽车、中山碧为新能源汽车充电公司,逐步形成涵盖电池、零部件制造和整车生产,充电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等相对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与此同时,广东在粤东粤西两翼沿海片区布局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推动珠三角动力电池、关键材料等产业向基地扩大生产规模。


在粤东区域,汕头市政府与正道集团签订的《共同推进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年产100万辆增程式乘用车项目将落户汕头。这也是近期广东首个落户粤东区域的整车项目。同时,双方成立汽车产业基金,在高科技、绿色环保的汽车城建设等领域将开展合作。


在粤西方面,云浮正在打造一条完整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吸引了飞驰汽车、东风特商、广东国鸿、广东重塑相继落户,形成了初步的完整产业链。


广东新能源汽车发展大事记


2018年6月《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发布,全面推动广东新能源汽车发展。


2017年9月广东省开始逐步推广新能源汽车号牌。


2017年4月广汽智能网联新能源产业园开工建设,一期建成20万辆新能源汽车工厂。


2016年3月广东明确到2020年,广东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累计超25万辆。


2014年6月广东计划到2015年,广东省将在整个珠三角地区推广应用新能源车4.5万辆。


2013年2月《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发布。


2012年11月广东省电动汽车产业标准体系及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启动。


2011年7月广东省电动汽车产能超过两万辆,各类新能源汽车销量近7000辆,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产值47.2亿元,产业规模居世界前列。


2010年8月广东省确定将新能源汽车列为重点发展产业。


2009年7月广东省电动汽车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成立。


2008年世界上第一款量产的插电式混动车型比亚迪F3DM。


2002年10月中国第一辆混合动力客车样车“中国一号”在五洲龙研发成功。


2000年广东省在国家863计划电动车专项实施中取得了350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66项,分别占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专项总专利数的44%和40%。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