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近日来处在风口浪尖上,刘科在2018"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上,直言不讳的称,中国汽车行业想通过电动车弯道超车是“扯淡”将新能源汽车的争议推上了高峰。
另一方面财政部提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产能过剩、竞争力不足、资源制约三大风险,以纯电动车为首的新能源汽车现在看来大力扶持不再像以前那么理所当然了。
新能源汽车
出现产能过剩等风险,个人觉得主要原因就是过去的补贴造成的。
大量的补贴吸引着无数的企业蜂拥而上,可能造成盲目生产,追求产量以获取大量补贴的情况。在大量补贴的情况下,生产技术和质量符合市场需求的汽车很难放在首位。过去以产量衡量的补贴造成很多新能源汽车企业不太重视技术研发,从而导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不足。在追求产量的同时,势必加大了对一些生产原材料比如说电池所需的金属锂、钴等需求,导致价格上涨。在这方面的资源我国比较匮乏,很容易受制于他国。
锂电池
补贴政策开始转变
正是由于上述弊端的日益显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在2018年迎来了大的转变,补贴偏向于高续航,高能量密度的方向,150公里以下的低续航电动汽车不再享受补贴了。
新政策仍然存在不小的弊端
抛开政策原因,单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可能注定在未来十几年内是小规模。根据《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技术目标,2020年锂电池能量密度到300Wh/kg,2025年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2030年能量密度达到500Wh/kg,和传统的汽油8600Wh/kg相比,能量密度仍不在一个等级上。要追上汽油的效率依旧是一个非常漫长的时期,何况传统汽车在转化率,环保和油耗方面近年来一直在大幅进步,不断提升,未来的不确定很大。
补贴政策最致命的缺陷是什么?
如果站在创新的角度来看,补贴政策最致命的缺陷就是花费巨额的金钱可能最后却发现市场想要的不是你补贴出来的结果。
创新有时难以捉摸
诺基亚时代,大家都习惯了超长待机,一个手机不能待机几天那注定要被抛弃。苹果智能手机刚出现的时候,很多人认为续航能力会是其一个很大的制约,但是苹果手机仍然横扫世界。前几年,你若问智能手机最应该改善的是哪一点的时候,人们一般抱怨的是续航能力,手机应该充一次天用几天。可是现在手机的续航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但是抱怨却基本没有了。创新并没有按照人们认定的大幅增加续航能力的道路走,而是通过快充技术来解决。
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哪里?发展方向一定是高能量密度,高续航方面吗?
低续航注定被市场淘汰?
也许新能源最大的市场就是低续航,真正需要它的人不是看重它的续航能力,而是小巧便宜,停车方便。微型电动车就是买来上下班通勤的,周末在市区周边农家乐转一下,50公里以内的范围活动。就像手机一样低续航能力意味着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去充电,很可能低续航条件快充技术的高速发展能够解决续航问题。
高能量密度的困境
高能量密度反而不适合这种客户,因为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是存在一定的矛盾。能量密度越高,狭小空间内发热量越大,电动车发生自燃的可能性就越大。近年来电动车自燃的情况并不算罕见,特别是一些夏天高温的地区,这种风险不容小觑。为了在高能量密度的情况下兼顾安全,很可能造成成本剧增,从而不受消费者欢迎。
汽车自燃
为什么补贴难以奏效?
这些年来补贴成功的案例不多,但是失败的却很多。究其原因就是市场的发展是不确定的,创新很难预测(能预测的是改良而不是颠覆性的创新),创新的发展速度,创新的方向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很多时候市场给出的解决方案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
这样的例子其实并不少见,手机行业如此,通讯行业更是颠覆性的例子。移动联通巅峰时刻,通话短信等业务是其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当时话费高昂,漫游费更是离谱,大家都认定解决的方案应该增加更多的通讯运营商,增加竞争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最后结果出乎意料,以腾讯为首的门外汉互联网企业通过网络的方式轻松颠覆了这种局面。
补贴的困境
在市场竞争的情况下,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最后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就能成功,即使一开始你走的是大家都不认可的道路。优胜劣汰,没有竞争力,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企业终将淘汰。但是补贴不一样,补贴往往限定了创新的发展方向,很可能扼杀了其他创新的可能性,补贴还造成了一定程度上不公平。如果低续航是很大的一部分市场,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低续航电动车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和生存空间,但是补贴高续航很容易扼杀满足这部分市场需求的企业。
未来以电动车为首的新能源汽车是朝着什么方向发展,电动车的市场空间有多大,我们无法确定。不如尽快取消补贴,将新能源汽车完全交给市场,让满足市场需求的创新自由发挥。省下来的大量补贴去解决更加急迫的问题,比如说教育,生育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