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句话总结2014年上半年的新能源车市场,可谓“风生水起,前景可期”。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20477辆,同比去年增长2.2倍,上半年的销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销量。其中,比亚迪占据了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的半壁江山,比亚迪秦则以5357辆的销量成为上半年销售冠军,占插电式混动车销量的97%。
地区发展不均衡新能源政策差异化
从这一数据不难看出,上半年总的发展形势还是比较乐观的,但深挖根源,一片祥和的整体数据下却难掩区域间推广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以北京、上海为例,北京上半年的新能源市场持续低迷,据了解新能源汽车上牌量仅331辆。反观上海,2014年上半年上海已办理了免费牌照的新能源私家车达到1436辆,超过2013年全年销量(581辆)的2倍,各主要车型均有出色表现,冠军比亚迪秦则一度掀起了抢购风暴,供不应求。
同样是直辖市,同样是新能源推广示范城市,为何导致冰火两重天的局面?政府出台补贴政策,鼓励市民购买,对大部分消费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诱惑。而地区间对待新能源汽车态度的截然不同、地区政策的差异、相关配套设施的不统一,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新能源车“遍地开花”的夙愿。
北京:政策补贴趋于保守消费者多持观望态度
早在2012年,北京市制定了新能源汽车推广目标:即到2015年达到35000辆,其中公共领域5000辆,出租车、租赁、私人购买各10000辆。今年初,北京上海两地就公布了新能源车补贴目录,北京仅对纯电动汽车给予补贴,国家补贴政策中的插电式混动车型则不在其中,这直接限制了插电式混动车型的市场准入。再加上限购政策引起的牌照问题,导致很多消费者处于观望态度,一些车型不得不面对在其他地区销售火爆,在北京却惨淡经营的现实。而北京的新能源汽车推广进度距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政策是否进一步放开值得相关部门深思。
上海:补贴上牌双管齐下新能源个人消费之都
上海市在2012年制定的新能源汽车推广目标为10000辆,其中乘用车7600辆。其中计划:2013年近450辆,2014年近2500辆,2015年近7000辆。而上海的补贴政策,将包括插电式混动车在内的多款车型纳入目录,除享受3万元的地方补贴,还可以免费获得价值7万多元的专用新能源车牌,同时区级财政再给予1.5万至2万的补贴。破除了“地方保护”的坚冰,上海的市场竞争得以开放,促使新能源汽车私人购买需求的释放。以比亚迪秦为首的双擎双模车等主流产品,也在短时间内获得了销量的快速突破。
据悉,到2015年上海将拿出2万张免费车牌,支持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在年内,还将在小区、停车场、高速公路完善充电桩的基础设施建设。3月份上海公布的正式方案中计划推广的新能源汽车数量比原方案提高了30%,即2015年上海将实现13000辆新能源汽车的销售目标。从而上海成为新能源汽车个人市场推广的排头兵—被誉为“中国新能源车个人消费之都“。
政策全力保障地方保护破冰在即
7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坚决破除地方保护,无疑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福音。《意见》明确:各地区要执行国家统一的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不得采取制定地方推广目录、对新能源汽车进行重复检测检验;不得阻碍外地生产的新能源汽车进入本地市场,以及限制或变相限制消费者购买外地及某一类新能源汽车。此外,国家对拉动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还打出政策组合拳,多重补贴、免征购置税等优惠集中突破购车环节,新能源汽车将迎来新的一轮抢购热潮。
无论是立足地方产业升级,还是致力于节能减排,归根结底,新能源车的发展最终取决于销量。政策的助力,地方政府部门落实得力,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即将驶入快车道,自主品牌或可迎来弯道超车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