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模式

2023-02-28      641 次浏览

新能源汽车近期又成新闻热点。今年初,工信部、科技部、环保部等七部门联合出台《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近日又印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实施方案》,探索技术经济性强、资源环境友好的多元化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模式,推动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动力蓄电池技术是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核心。近年来,在节能与环保的大环境下,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高歌猛进,产销量世界第一。科技部部长3月10日介绍,截至2017年,我国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已达到77万辆,保有量超过160万辆。取得如此傲人成就,一个很重要原因在于我国动力蓄电池技术持续更新尤其是续航能力不断提升。但毋庸讳言,由于各种原因,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领域仍然存在一些短板乃至空白,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而且,目前不少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已进入退役期,业内预测今后3年全国累计报废电池将达12万吨至20万吨。可以说,做好动力蓄电池善后是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重大课题,也考验着相关企业的责任担当。正因如此,七部委连续发文,推出顶层设计之时,特别强调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必须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汽车生产企业承担主体责任,相关企业在回收利用各环节履行相应责任。


“谁生产,谁回收”,明确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责任主体,无疑有利于建立健全动力蓄电池的溯源机制,也有利于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应该看到,推动责任落地生根,不仅需要不断完善规范、健全机制、严格监督,还需要相关企业自省自觉。从某种程度上说,企业的自省自觉程度决定着政策效果。对企业而言,一方面,应具备长远眼光。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依靠补贴“输血”的生存方式不是长久发展之计,生产者需要不断开发核心技术,着力打造从卖车到回收的一套完整服务,才能赢得市场、赢得消费者。况且,大量的报废电池也催生庞大的市场,据估算,到2020年相关市场空间可达百余亿元级。另一方面,应胸怀全局观念。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相关企业相互配合、全产业链联动,才能形成相对完整闭合的回收循环。试想,如果一个电池包在设计之时就“铁板一块”,一旦进入回收环节连拆解都很困难,又遑论再利用?与此同时,更应强化担当精神。市场主体也是责任主体,理应担起环保职责、社会责任,把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作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田,多投入真金白银,努力探索摸索,为行业发展蹚出新路子,为中国制造增添更多“绿动力”。


目前已有多家企业展开动力蓄电池回收布局,既有比亚迪这样的新能源汽车公司,也有国轩高科这样的锂电材料和电池生产企业。前不久,国内17家大型企业签订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战略合作伙伴协议,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通力合作、协同创新。这是政策规范、市场引导的结果,也是企业责任自觉的体现。它生动地说明,只要使命在心、责任在肩、担当在行,办法总比问题多。人们有理由期待,建成动力蓄电池回收体系不再遥远,中国也将为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贡献“中国样本”。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