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污染问题,锂离子电池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新能源汽车因使用电能作为能源,有着绿色环保的优势,然而广大网友不以为然,重要观点是认为虽然新能源汽车不少油,零排放,但是其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在生产和回收过程,有着很大的污染。这确实没错,然而锂离子电池到底有些什么污染呢?锂离子电池生产对环境有多大的影响?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锂离子电池污染问题
据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汽车销售了2887.89万辆,蝉联世界第一,同比涨幅3%,全国汽车保有量已经向2亿辆逼近。去年全球汽车总销量在9千万辆左右,算下来世界每卖3辆车就有1辆被我国人买走,从保有量占比看,也在15%左右。
锂离子电池相比如铅酸、镍铬、镍氢等传统电池,不出现任何铅、汞、镉等有毒有害重金属元素和物质,相对污染较小。且其电解液为有机溶剂和锂盐,大多为无毒或低毒;但锂离子电池分解或水解产物为氢氟酸和其它含氟化合物,具有一定腐蚀性和毒性。假如回收处置不当,它也极有可能重蹈当年铅酸电池覆辙,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小编获得的多方资料显示,尽管锂动力锂电池不含广受诟病的铅、镉等重金属,但从技术工艺上来讲,除了“锂”,它的电解液中,仍然有镍、钴、锰等重金属,电解液,含氟有机物也有污染。此外,报废之后,它仍有300-1000V不等的高压,在回收、拆解、处理过程中操作不当,还是可能会有起火爆炸、重金属污染、有机物废气排放等多种问题。
锂离子电池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生产锂离子电池极片制成这几个环节过程中,以国内主流磷酸铁锂的体系,甚至是三元体系,不存在比较大的污染,当然三元体系可能和钴酸锂还是有一定的污染的,比如说钴、锰、镍都算是重金属,但是相对来说还算是比较环保。其中,磷酸铁锂最为环保。
剩余部分,除了按上面所说材料的污染,注液中溶剂重要是环状/链状碳酸酯或者羧酸酯。溶质重要是锂盐六氟磷酸锂,添加剂重要是成膜添加剂、阻燃添加剂、导电添加剂、改善低温放电添加剂。整个过程污染也都还好,当然化学药剂,不注意其控制,对环境肯定是有污染的。至于最后封装和化成,那污染就更小了。
有报道笼统地说,电池含有汞、镉、铅、砷等物质,这是不准确的。事实上,群众日常使用的普通干电池生产过程中不需添加镉、铅、砷等物质。废电池中的汞没有对环境构成威胁汞的挥发温度低,是一种毒性较大的重金属。很多地方的土壤中也含有微量的汞,在汞矿开采、提炼、含汞产品加工过程中,如密闭措施不够完备,释放到空气中的汞对操作人员的健康影响很大。
电池中虽然含有汞,但由于是添加剂,其含量很少。即便是高汞电池,含汞量一般也在电池重量的千分之一以内。我国电池行业全年的用汞量,大体上与一个汞法聚氯乙烯,或汞法炼金,或高汞铅锌矿采选的公司年排放废水中的含汞量相当。由于电池消费区域大,含汞废电池进入生活垃圾处理系统以后,对环境的影响比前述一个化工公司排放含汞废水所造成的影响要小得多,况且电池使用了不锈钢或碳钢做外包皮,有效地防止了汞的外漏。因而废电池分散丢弃在生活垃圾中,其危害微乎其微,在客观上不可能造成水俣病之类的危害。
从实际进展来看,国内电池制造业基本按照《规定》要求在逐步削减电池汞含量。据报道,我国电池年产量为180亿只,出口约100亿只,国内年消费量约80亿只,基本已达到低汞标准(汞含量小于电池重量的0.025%)。其中约有20亿只达到无汞标准(汞含量低于电池重量的0.001%)。
降低污染需创新技术
为满足电动汽车日益上升的锂需求,希望可以通过新技术来提升卤水的开采度,甚至包括以前无法开采的低浓度卤水资源。除了提升采锂技术外,还有不少初创公司正在寻求电池存储技术上的突破,他们企图找到一种更高效、成本更低的“新型”电池,以取代或弥补锂离子电池的缺点。
不过,废旧锂离子电池进入环境,由电极材料、电解液与环境中其他物质发生水解、氧化等反应,可能会造成镍、钴、锰等重金属离子污染、氟污染以及一些有机物污染。专家建议,锂离子电池回收再利用的工作,国家应该尽早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