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风来,动力电池产业成了香饽饽。
众多车企争相自建电池工厂
日前,德国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Diess)表示,大众集团拟在欧洲自建电池工厂生产固态电池,并有望在2024年至2025年间开始批量生产,旨在减少在电池等核心业务板块对外部电池制造商的依赖。
而大众中国的高管也确认,已经在筹划中国建设自己的电池厂以减少风险。“我们正在调研,看是不是还要再开发新的电池供应商;同时,也在研究是否自建电池工厂。”大众汽车品牌中国CEO冯思翰博士表示。
无独有偶,7月底,老牌汽车制造商德国戴姆勒集团宣布在德国本土建设第二座电池工厂,投资5亿欧元。据媒体报道,戴姆勒去年已经公布,计划在2019年之前在三大洲建设5座电池工厂,其中,三座位于美国,一座位于中国,还有一个设在泰国曼谷。
今年3月,日系车企领头羊丰田旗下子公司PrimearthEVenergy宣布,将在日本静冈县建设混合动力车(HV)专用电池的新工厂。电动车新贵特斯拉同样是自建电池工厂的代表,在美国的超级电池工厂投产后,其宣布将再建4家超级电池工厂,其中一座落户在中国。
在国内,吉利汽车近年来通过控股山东衡远新能源和浙江衡远新能源两家动力电池企业,在动力电池行业的布局也已经徐徐展开。上汽、北汽等汽车集团,目前均已与宁德时代合资建设动力电池工厂。新兴的自主品牌车企汉腾汽车,也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电池研发中心。
车企+电池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表示,从长远来看,整车与电池企业的合资合作将成为重要的战略选择之一,原因在于电池之于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性远远高于其他零部件。从研发角度来看,整车企业在进行产品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及早开展电池的配套工作,通过与电池企业达成深度协作来保障电池品质与供应的稳定性就显得至关重要;从经济性来看,加强与电池企业的合作力度和广度有望加速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下降。
虽然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新能源汽车创业投资子基金合伙人兼总裁方建华认为,国内电池企业拥有“日韩企业所不具备的全产业链配套能力”、“对国内应用场景和适应性更有发言权”以及“一定的技术竞争力”三大优势,但国际化配套能力更强的日韩电池企业一旦在中国市场获得更多的机会,势必将对国内电池产业造成一定冲击,因此,尽早与车企合作或车企自研电池生产,对国内动力电池行业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在与整车企业开展战略合作的过程中,国内电池企业应加强内功,注重技术创新,不断提升车用动力电池产品的各项综合性能,来应对日益严峻的行业竞争环境。”叶盛基建议。
房地产企业也入局动力电池领域
不仅是车企,连早前“八竿子打不着”的房地产企业也开始进入动力电池领域。
7月30日,万通地产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现金方式收购星恒电源股份有限公司78.284%股权。万通地产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万通地产将增加新能源电池业务。未来公司将充分发挥星恒电源在新能源电池领域的优势,为公司长久发展提供新的盈利增长点。
兆新股份7月18日发布公告表示,深圳宝信从7月11日至17日累计增持公司股份9412.0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举牌资金超过3亿元。兆新股份总部位于深圳,主营新能源光伏发电、锂盐产品深加工、盐湖提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储能等业务。
房企+电池厂=?
如果说车企毕竟与电池企业是产业链相关企业,合作可期。那房地产企业的跨界而来,又将意味着什么?
汽车动力电池行业专家、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小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动力电池行业有潜力做得更好,但是缺钱。房地产企业进军这个领域,意味着强大的资金支持。对于行业发展来讲,有资金进入,肯定是好事。”
力神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宝兴认为,目前,动力电池产业资金集中度不高。房地产企业跨界投资,可提高资金集中度,促进产业发展。房地产企业转型发展实体经济,对国家技术进步有好处,对制造业发展有好处。
但他同时强调,安全性能是动力电池品质的关键,其技术难关还在攻克之中,房地产企业是否了解动力电池行业情况还很难说。对动力电池产业投资就是下赌注,成功当然有好处,失败恐怕将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房企对动力电池产业投资还是慎重为好,房企转型进军动力电池领域,应当理性行事,不能违背产业规律。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则表示,从未来趋势看,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汽车产业未来是新科技的代表领域,配套政策逐步完善,市场认可度进一步提高,盈利前景可期,预计很多房企会积极参与此类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