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三十一日,格力电器宣布,将通过司法以约18.28亿元的价格竞得银隆新能源约3.36亿股份,占银隆新能源总股本的30.47%。本次交易完成后,银隆新能源将成为格力电器的控股子公司。业界惊呼"董明珠造车一去不回头"。
格力收购银隆真的是只是为了造车吗?笔者从其银隆的专利发展和技术路线看来,格力之于银隆的期望应该不完全是造车,而是在新能源领域的储能上。
银隆新能源是谁?
银隆新能源是国内少有的形成了从锂电池材料、锂电池、模组/PACK动力总成、新能源整车、储能系统设备到动力锂电池梯次利用、回收的闭合式循环产业链的综合性新能源产业集团。
听起来银隆似乎打通了新能源产业链,但是其真正的主营业务、核心技术到底在哪里?
通过(图1)智慧芽全球专利数据库检索平台查看银隆新能源近20年的专利申请趋势并结合新闻发现,在起步阶段重要是通过资本运作掌握全球钛酸锂材料生产技术,所以前期的专利申请量很少。但是从2016年开始董明珠注意到了银隆,联合万达、京东入股银隆,并获得公司的实际控制权。通过大量的申请专利打造其本身的专利壁垒,但通过(图2)看出,银隆的专利申请还是以实用新型专利为主,发明专利为辅。和其他的电池厂商相比,银隆所申请的专利创新程度偏低,以改进性技术为主。技术布局也重要围绕在电池材料、储能以及拆卸安装这三方面。
然后,通过(图3)智慧芽专利分析平台"英策"来进行分析,IPC编号为H01M10、H01M4、H02J7的专利申请量比较多,其次是B60L58电动汽车辆储能装置,最后是H01M2非活性部件的结构零件。而专利申请最多是和电池材料、充放电和储能紧密相关,其次是运输车辆所能使用的电池材料专利较多,最后是电池拆卸相关的专利申请比较多。所以初步判断银隆新能源的专利技术布局所围绕的重要场景是储能领域,其次是新能源的客车和小场景使用的低速专用车,最后是新能源汽车的换电领域。
格力收购银隆真要造车?障眼法!
那么,格力收购银隆的重要目的是看重了其新能源商用和专用车的业务吗?显然不是。格力假如想要开拓新能源汽车行业,银隆并不是最优的选择。
首先,新能源技术在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的通用性,导致格力想通过新能源商用车和专用车这个狭小的市场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不划算。银隆新能源2021年七月销售7米以上新能源客车为420辆,位居行业第三,市场占有率超过8%。但2019年,银隆新建了9个基地,但仅交付2708辆电动客车,同比去年下降62%。
其次,银隆新能源主打的"钛酸锂"电池优势并不明显。"钛酸锂"电池号称能循环充电2万次,持续使用30年、充电十几分钟等优势,但其致命的短板在于钛酸锂电池能量密度太低,续航仅100多公里,造价还是比亚迪的1.5倍。而现在的主流是TSLA主用的三元锂电池和比亚迪主用的磷酸铁锂电池,两者续航里程都能达到600公里以上,在汽车领域完爆钛酸锂。
那么格力收购银隆到底目的何在?
第一,产量可能是银隆最大的优势。而银隆新能源拥有钛酸锂和磷酸铁锂生产线40余条,电池板块总体实际产量约18.31GWh/年,其中钛酸锂电池实际产量为2.85GWh/年,在全球排名前列。总体说银隆拥有很强的电池生产量力。
第二,在储能领域,银隆新能源也有锂电池产品,并且锂电池具有较高的电池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高能量密度、循环寿命长等优势就能凸显出来。
第三,钛酸锂电池可覆盖全储能应用场景,广泛应用于工商业园区、通讯基站、电网调频、轨道交通、船舶岸电、家庭住宅、科研等储能领域,在高寒、高海拔等恶劣工况下以及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下具有独特优势。
综上判断,格力此次入主银隆新能源的醉翁之意不在造车,而意欲押宝储能产业。想通过借助银隆的技术以及产量,推动格力储能产品在各板块上的运用。储能领域才是格力收购银隆最核心的目的和未来发力的重点。
图1:银隆新能源近20年专利申请趋势
图2:银隆新能源专利申请类型分布
图3:银隆新能源专利申请种类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