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能源物流车市场行情差,回款又极其困难,正将一大批动力电池企业拖向生死边缘。
“1-7月新能源商用车销量下降了35%。”一家物流车企业高层透露,今年物流车没量,因为谁都不想垫资做不赚钱的事。我们生产几百台得垫几千万元,几千台得垫几个亿,毛利率才10%多点,而一年垫资成本可能也要10%多点(先期借款利率),生产越多资金风险越大,又不挣钱,干嘛要做?
利润微薄,现金流短缺回款慢,主机厂生产积极性低,市场销量大幅下滑,直接影响到涉足物流车市场较深的动力电池供应商。以智能新能源为例,据其母公司ST尤夫半年报显示,锂电池业务的收入大幅下降并出现了亏损。无独有偶,高工锂电监测发现,今年很多动力电池企业日子过得都非常惨淡,被上游材料设备供应商催债讨债事件屡屡发生。
纵观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客车市场增幅放缓,动力电池企业格局相对稳定;乘用车增长最快,但“蛋糕”被几家大型动力电池企业占据;物流车门槛相对较低,是最易攻占也是最多企业参与的市场,但今年又是这般惨淡情景,动力电池企业该如何抉择?
▌回款遥遥无期背后
在物流车领域,如果动力电池企业能够先收两成首付,6个月再收一部分,1年收齐尾款,是一件非常“理想”的事情。但据业内人士透露,动力电池企业收齐尾款起码需2年及以上。
为此,动力电池企业埋怨物流车企,但其实这些车企背后也有难言的苦衷。
调查显示,国内无论是整车工厂、专用车厂还是改装车厂,既可以自主研发也可以买底盘上公告目录。所以从公告目录来看,能够提供物流车产品的企业门类多、数量多,高达100多家,其中有一定规模的物流车企有几十家,呈现出“多而散”的局面。“现在每家物流车企量都很小,也就三五千台,谁今年冲一冲都能够排到第一去。”业内人士说。
车企资质参差不齐,造出来的车也有很大差别。一名物流车企高层表示:“顺丰、京东用的一些质量好的物流车,可能跑几个月就能达到2万公里,而有些质量差的物流车可能跑3-5年都跑不完。还有一些微面车型,每天最高能跑60-70公里,需要1年左右时间跑完。”
越早跑完2万公里意味着越早拿到补贴。但需注意的是,在跑完2万公里申请国家补贴后,还需4-5个月时间才能真正到账。而地补部分因各地政策不同,发放时间还存在不确定性。北京、上海、深圳等富裕地区可能地补发的快些,较为落后地区可能发的慢;地补给本地企业发的快,给外地企业发的慢。
国补和地补总共占据整车价格的40%以上。车企品牌强势,车型越畅销,下游运营公司或会预付一小部分车款,这只是针对极小部分车企;品牌越弱势,整车质量差,下游运营公司是不付款先拿车,等跑完公里数拿到国补地补后再付款。另外,物流车终端用户企业有的资金实力雄厚,有的资金实力弱,也影响着车企的回款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知名终端物流企业目前都只向运营公司租车而不买车,主要是考虑到新能源汽车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同时租车成本也相对较低。“他们品牌大,比较强势,租车没有给押金,同时租金也很低。运营商租车给他们也只是赚个名声,没赚什么钱。”一名业内人士透露,不是每个运营商都愿意这么干的。
所以整个新能源物流车产业生态状况是,终端用户类型复杂付款差,运营商苦逼赚取微薄利润,车企垫资生产苦等补贴及余下车款,动力电池企业对回款望眼欲穿,上游材料设备供应商怨愤交加无处发……看似繁华的市场,实则一片狼藉。
▌动力电池出路在哪?
动力电池企业都清楚,想在物流车市场求生存,一是要符合车企的商务条件,即接受漫长的账期要求;二是价格低廉。不接受,在产能过剩形势下,自然会有其他企业顶替,意味着自己将被淘汰出局;接受,资金链面临着随时断裂的巨大风险,真可谓进退两难。
一名动力电池企业高层告诉高工锂电,物流车市场随政策波动很大。在上半年补贴政策未落定前,车企不敢卯足劲生产,只有等补贴确定后,才会设计能够拿最高补贴的车型,然后再去上公告、拿免税资格等,整个过程要5-6个月甚至是7-8个月。所以整个行业上半年在做新的方案,下半年会进入“金九银十”高峰期。
“一年中有6-7个月时间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做。”上述高层说道,前期不可能所有企业都停产,会做些库存,后面待物流车企放开生产时再冲量。但此时由于电池产能过剩,企业又急需回笼资金,所以可能会降价处理,比如1.1-1.2元/瓦时(没有将售后服务成本计算进去)卖出,这个价格做物流车几乎没什么利润。
如果说利润微薄还在可忍受的范围内,车企不按合同回款并“一拖再拖”威胁企业生存,则令人痛苦不已。有动力电池企业反映,个别车企拿到补贴后,只付一点点给供应商,其他钱拿去投资。供应商唯一的维权途径是起诉,但心里又非常“忐忑”,一是可能起诉时间比付款时间流程更长,二是中国实力强的车企总共没几家,一旦撕破脸皮,以后再难有合作机会。
面对物流车市场的艰难局面,电池企业不约而同的“解局”路径是,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追求多元化发展路径,比如磷酸铁锂电池可以开拓储能市场,三元电池可以开拓微型车、低速车等市场。但是,没有资金支持,开拓新市场又谈何容易?
值得一提的是,在物流车领域,三元电池与磷酸铁锂的“争夺战”一直非常激烈,为追求高能量密度高额补贴,近年来三元电池市场份额快速增加。而随着补贴的退坡、成本压力增大,同时磷酸铁锂电池技术水平有所提升,有“扳回一局”的态势。
今年以来,多起物流车起火爆炸事故发生,又将三元电池推向风口浪尖,业内不少人士认为,国家补贴取消以后,市场会更倾向选择安全性更高、成本更低的磷酸铁锂电池。
但关键问题是,谁能撑过现在的艰难处境,坚挺地活到补贴结束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