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原材料再利用还要面临哪些难题呢

2018-08-28      1158 次浏览

有数据显示,三元动力电池由于含有镍、钴、锰等稀有金属,通过拆解提取其中的锂、钴、镍、锰、铜、铝、石墨、隔膜等材料,理论上能实现每吨大约4.29万元的经济收益,从而使其具备经济可行性。目前,随着动力电池报废期的到来,这些原材料的回收利用备受关注。不过,现实的原材料回收利用情况如何?江西赣州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区汉成的回答或许给出了答案,他告诉记者:“以钴为代表的矿产资源价格涨幅太大,动力电池用于梯次利用使得金属材料的使用周期太长,加剧了相关矿产资源的紧缺性。”在区汉成看来,面对日益增长的原材料市场需求,动力电池的报废回收尤其是原材料回收市场需求旺盛,但却存在和梯次利用争货源的问题。

■资源稀缺与需求旺盛

“目前的动力电池原材料多为稀有金属,这些金属储量有限,使得动力电池的报废回收非常具有前景,不过,国家鼓励动力电池先梯次利用再报废回收,这也就使得相关原材料的回收处于货源不足的状态,甚至存在与梯次利用争货源的现象。”区汉成介绍,尽管拥有动力电池报废回收资质的企业不多,但现有企业大多处于“吃不饱”的状态。以江西赣州豪鹏为例,其去年的动力电池报废回收业务只占企业电池回收总量的10%左右,可以说动力电池的报废回收高峰期还未到来。

数据显示,去年我国进入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的退役动力电池不足1万吨,超八成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滞留在车企和回收企业手中,动力电池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吃不饱”现象突出,资源回收现状不容乐观。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报废车协会秘书长张莹表示,尽管有市场需求,但动力电池的原材料回收时代尚未到来。

与报废回收企业“吃不饱”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原材料的市场需求旺盛。“因为钴等稀有金属可以二次使用,且其性能与原生材料没有差别,很受市场欢迎。”张莹介绍,动力电池报废回收的各种金属材料不愁市场,又因为原生材料短缺,价格持续攀升,使得市场对报废拆解后的原材料有很大需求,形成严重“产能不足”的怪像。也因为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掌握了二次利用的原材料,这些曾经不被重视的企业一时间成为各方关注焦点,资本也不断涌入。去年,厦门钨业就增资7800万元成为赣州豪鹏的第一大股东,北汽新能源也对赣州豪鹏进行了战略投资,各方资本纷纷进入原材料回收领域,催热了这一市场。

同时,原材料需求旺盛,也是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链中一些退役动力动力电池未能进入正规回收渠道,而流入非法回收渠道的动因。

■行业技术水平待提升

尽管动力电池原材料回收时代还未到来,但因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动力电池原材料的回收利用必须得到重视。但现实却是,这一行业总体技术水平不高,严重制约行业的发展。“现有回收拆解企业对退役动力电池拆解过程的安全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而且动力电池原材料回收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与废渣,易形成二次污染,对环境污染严重。同时,稀有金属的循环利用纯度不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亟待提升。”张莹表示,现在很多动力电池报废回收企业并非只开展动力电池报废回收业务,其主要业务多为3C电池的报废回收。一直以来,3C电池体积小、总量不大等因素,导致这一行业对技术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又因为这一行业是重污染行业,国家重视也不够,使得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目前大多报废回收企业不仅缺乏专门的电池拆解设备,且自动化水平也不高,主要依靠传统手工拆解方式,起火、爆炸等安全风险大。另外,国内新能源汽车使用的三元电池种类多、规格不一,这又给这一行业提出了新的技术难题。”张莹说。

“很多企业还使用人工操作的方式拆解电池,不仅效率不高,也无法对电池进行完全分解,进而影响原材料的回收利用率。”在张莹看来,动力电池原材料的报废回收技术水平亟待提升,同时,有关企业也必须加强对环保的投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研究咨询部高级研究员张健在接受《中国汽车报》采访时也表示,当前动力电池主要是锂离子电池,其中虽然不含汞、镉、铅等毒害性较大的重金属元素,但如果处理不当仍会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动力电池原材料回收本身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这一行业必须得到重视,相关企业的技术水平也必须提升。

与企业技术水平待提升、投入高、产能不足、盈利难相对应的是,一些退役动力电池流入非法回收渠道,一些非法企业逃避了环评等技术成本,非法对动力电池进行原材料拆解、回收,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也加剧了正规企业的生存压力,扰乱了正常的行业发展秩序。

■资质审核空白管理缺位

与市场需求旺盛、企业争相投资相反的是管理的落后。“据我们了解,虽然有部分企业可以进行动力电池的原材料回收,但他们其实并不具备专门的回收资质,而这种资质需要工信部审批,目前工信部尚未公布相关的企业名单。”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延莉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尽管资本看到了行业发展的前景纷纷投入该领域,但相关的管理政策却处于严重滞后的状态。一位动力电池回收企业负责人也表示,赣州豪鹏等具备动力电池原材料回收业务的企业早在两年前就提交了动力电池原材料回收的资质申请,但工信部却迟迟没有审批。“电池等废弃化学物品原材料回收资质原属于环保部核发,但由于动力电池的特殊性,工信部提出要审核动力电池原材料回收企业的资质并单独核发。不过,我们按照要求递交了申请后却迟迟未能获得审批,这成为很多想进入这一行业的企业的‘拦路虎’。”上述负责人颇为无奈。

记者调查了解到,因为行业特性,动力电池报废原材料回收企业被列入重污染企业之列,很难进入北京等对环保要求极高的城市,而北京恰是最需要开展动力电池原材料回收的城市之一。“我们了解到的信息是,北京的退役电池全部投入梯次利用。但梯次利用后,原材料也需要进行报废回收,到时候这些电池又将如何处理?这是管理部门必须提前考虑的问题。”上述负责人表示。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