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财政补贴退坡+双积分政策的影响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变革。这意味着,动力锂电池产业的竞争加剧,倒逼公司把重要精力放在提升技术标准上。同样,公司对电池材料的选择将更加审慎,包括21700圆柱电池、622和811高镍三元电池等一批新技术正在崛起。
为了更好地帮助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产业应对新市场、新政策、新技术环境的变化,十二月二十三日-二十五日,洞见未来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峰会即将在广东清远召开。电池联盟推出主题为新能源政策下我国动力锂电池未来之路系列报道,为公司应对2018年产业变革供应参考。
十二月一日,《车用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拆解规范》正式实行,有关动力锂电池标准化的话题重回人们的视野。
再加上今年七月份国标委正式公布的另外三项动力锂电池新国标《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汽车动力蓄电池编码规则》、《车用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余能检测》(均为明年二月一日正式实行),这四项标准成为今年以来业界有关动力锂电池标准化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
近几年,我国的动力锂电池产业从市场规模、电芯性能、生产工艺、制造设备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不过距离以松下、三星为代表的日韩电池巨头依然有不小的差距。虽然,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的动力锂电池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但业内人士不无忧虑的指出,空有市场而没有核心技术优势,将导致我国的动力锂电池产业空心化,不利于长远发展。
标准化不容忽视
我国的动力锂电池行业经过十几年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瓶颈期,单靠公司自身加大研发投入、扩大产量、加强人员培训等常规方法很难实现突破。这种情况下,要国家在政策上发力,以引导产业整体度过瓶颈期。业内人士指出,新形势下,动力锂电池产业多个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都提出了一项政策需求标准化。
一、降低成本要标准化。由于我国的动力锂电池公司众多,每家的技术路线不相同,导致市场上各种电池没有统一的规格尺寸、性能指标等,使得行业整体无法实现规模化制造,研发成本提高。而实际上,规模化生产可以显著降低电池生产成本早已成为业内的共识,只是由于正式标准迟迟未出台以及未来标准导向始终不明确,公司在规模化制造上的风险也无法化解。
二、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要标准化。有统计显示,动力锂电池报废高峰期即将来临,预计2018年动力锂电池回收市场将达14Gwh,2020年理论报废量将达到37Gwh,动力锂电回收市场规模将达111亿元。而梯次利用可以使电池的使用价值最大化。但是由于我国动力锂电池公司的电池路线、电池规格和测评要求不同,使得电池型号繁杂、产量分散,对电池的回收和拆解都造成了很大困难。
三、提升智能制造水平要标准化。我国动力锂电池公司目前在性能上和日韩巨头有显著的差距,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不够。由于国内的电池技术路线众多、规格尺寸不统一,电池产品五花八门。关于每一种电池产品,动力锂电池设备制造公司都要重新设计,各个电池公司之间的工艺数据无法实现共享,不利于行业整体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
目前国家已经出台的四项标准,使动力锂电池产品制造的规格尺寸、编码规则、回收利用拆解及余能检测有标准可依,对动力锂电池实现规模化制造、梯次利用以及智能制造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当以智能为主题
当然,要想实现我国动力锂电池产业的标准化,仅靠上述的标准和规范条件还远远不够。
十二月二十三日-二十五日,洞见未来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峰会即将在广东清远召开,动力锂电池标准化是此次峰会的重要议题之一。我国电器工业协会发展和咨询部主任王琨将在此次峰会上作《锂电池及装备制造标准化现状及未来规划》主题演讲,对动力锂电池标准化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做详细的解读,包括标准化体系建立的总体思考和布局,以及协会工作部署等。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标准化以外,此次探讨的主题关键词还有智能。
有专家认为,随着国家逐渐落实《我国制造2025》和工业4.0战略,设备智能化在当前动力锂电池产业链上的价值愈发被业内所认可。现如今,传统的制造工艺已经难以满足电池对一致性的要求,取而代之的将会是现代化的全智能自动化产线和流水线作业。
形成设备智能化后,产品一致性提高,制造成本下降,市场竞争力增强,同时公司把精力回归到新技术开发当中。
智能设备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将对全产业链乃至新能源汽车产业出现重大影响。业内人士表示,标准化对动力锂电池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和健康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国外先进动力锂电池公司的产品在性能上明显高于国内,就是因为在产品结构上重视规范化、标准化及系列化。未来,随着国家有关动力锂电池的更多标准出台,必将有效促进该行业实现全面的自动化、智能化以及规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