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动化影响行业格局 电池等零部件产业链重新调配

2023-09-26      266 次浏览

一、产业链重新调配


汽车电动化的发展,产业链上游的发动机、变速器等重要的零部件被储能电池、燃料动力电池、电机以及车载充电器等零部件替代,燃油汽车零部件市场中的大约50%份额将消失。


此外,围绕充电设施建设的充电设施经济圈,围绕汽车租赁、车辆分享、维修等后市场的多种服务,也将随着电动汽车性能的不断改善,在产业链后端出现动态变化。


二、同行业和跨领域的公司合纵连横


汽车电动化的发展,要求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拓宽竞争范围,加速新技术产品产出,导致业界的分界线越发模糊,连横趋势明显。


开发效率提升及核心技术掌控促使同行业公司结盟。为缩短开发周期、降低投资风险以及完成技术产品标准化等,在公司间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迫使公司采取联合开发策略。例如,GM、BMW、戴姆勒等,联合开发共用混合动力系统;三菱为PSA贴牌生产EV、FCV领域,已经形成了丰田和BMW,日产和福特、戴姆勒、本田和GM的三大阵营。此好,汽车厂商为掌握动力锂电池等核心技术,和电池公司直接成立合资公司。例如,丰田和松下,日产和NEC,奔驰和韩国SK等。


公司间的跨界合作加速。EV、FCV的出现,要充电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智能网联化以及以网络平台为电商的崛起,要求汽车厂商更广泛和电力、天然气、IT等公司进行跨界合作。从使用端看,关于汽车消费的评估,从基于车辆本身的内外设计、功能参数、价格的独立评价,逐步向车辆使用环境的综合性评价延展。例如,阿里巴巴和长安、乐视和阿斯顿马丁、奇瑞和博泰等。


三、水平型分工的演进及整车公司核心职能剥离


汽车电动化已经进入水平型分工的扩展期。燃油汽车,是基于汽车发动机进行的配合系统设计。所以,在燃油汽车领域脱离动力系统额水平型分工结构很难实现。而EV、FCV的出现,虽然锂电池及燃料动力电池的用途非常重要,但是电机、BMS和传动等控制系统,同样直接影响汽车的续航里程、安全性等重要性能。TSLA、丰田分别公开公布其专利,电池厂商直接涉及整车的核心设计。同时,电池厂商同时接受多家不同品牌整车公司的订单,推动商品标准化进程,逐步掌握开发主动权。典型公司为LG、松下以及我国的比亚迪。而谷歌、苹果、百度等非业内公司的介入,标志着汽车电动化的分工模式,已经进入第三阶段。


水平型分工导致的整车公司核心职能被分割。随着汽车电动化发展,水平型分工的推进,燃油汽车时代,由整车公司承担的市场划分、车型和结构设计以及批量生产等汽车商业运作的核心职能将逐步分离。一是负责多个顾客的某一产品的专业商,通过相关经验积累,将在行业内拥有更重的话语权,从而剥夺整车公司的部分职能。二是随着标准化的逐步确立及透明,行业的进入壁垒将一定程度的下降,从而导致它领域公司的频繁介入,从而分离部分整车公司的职能。


汽车电动化将改变整个汽车的产业链,发动机、变速器等以往上游零部件大头被蓄电池、电动机取代,从而上游零部件的市场份额发生巨大变化,同时整车制造的职能将被削弱,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分工演变,技术公开、标准重塑、行业门槛降低。一方面原有公司间的联系加深,提高开发效率,保障原有地位;另一方面,跨领域参和者积极进入汽车行业。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