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软包锂电池会成新晋"网红"

2022-12-06      665 次浏览

2018年8月,宁德时代为日产轩逸纯电动汽车装机137台,系统能量密度为123.78wh/kg,全部都为三元软包电池,而此前,宁德时代出货仅有方形电池。


业内人士指出,以方形为主的宁德时代开始供应软包电池,其实是拉开了软包动力电池抢占市场的序幕。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关于软包电池的热点颇为频繁。9月14日,主打三元软包叠片电池的捷威动力获得复星投资,计划五年内成为国内前三的动力电池企业;9月初,专注三元软包电池的孚能科技完成10亿多美元的C轮融资,将在欧洲建立电池生产中心;8月初,亿纬锂能与戴姆勒签订《供货协议》,将为戴姆勒供应三元软包动力电池……


显然,话题不断的软包电池正在成为继“21700”、“811三元”后,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的新晋“网红”。数据显示,在2018年1-7月国内动力电池装机电量TOP20中,纯软包电池产品的电池企业有7家,加上正在开发的企业,软包电池企业的数量上升至12家,占比达60%,表明软包技术路线得到越来越多电池企业的重视。


其实,软包电池会火一点都不意外,毕竟软包由于其特定的包装材料和结构,相较方形和圆柱还是有一定的性能优势的,主要体现在安全性、比能量、循环寿命和灵活设计上。正是由于软包技术路线的性能优势,LG化学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客户最为广泛的电池企业;而在国内,孚能、捷威动力、卡耐、北京国能等等企业都是软包技术路线的代表企业。


但同时,高性能往往也意味着高门槛。软包电池虽然性能突出,但其一致性较差,成本较高,容易发生漏液和胀气,且在成组过程中需要额外的壳体,PACK工艺复杂程度高,这也意味着软包需要更高的技术和资本。


为什么软包电池会成新晋“网红”


有专家指出,软包电池此时在国内走红,一方面是随着技术的成熟和资本的涌入,软包电池性能优势凸显,尤其是在能量密度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去年三元软包电池企业批量供货电芯单体比能量在180-210wh/kg,系统能量密度130-150wh/kg;今年批量供货的三元软包电芯单体比能量最低210wh/kg左右,个别企业单体比能量260wh/kg的电芯产品已经达到量产水平,系统能量密度轻松过140wh/kg,甚至达到160-180wh/kg。


另一方面,由于国内乘用车市场的兴起,尤其是国外车企对软包三元动力电池的“青睐”,大大刺激了国内软包电池市场。


这导致了以方形为主的动力电池企业开始加速软包电池布局。除宁德时代外,国轩高科、力神电池、亿纬锂能等国内排名靠前的方形动力电池企业都在加速研发甚至已经量产了三元软包电池。这些产品主要面对中高端乘用车市场,进一步促进软包电池市场应用占比提升。


同时,此前专注物流车的软包电池企业也开始将目光转向乘用车,包括国能电池、天劲股份、盟固利动力、微宏动力等软包动力电池企业都将乘用车作为今年的重点开拓市场,从商用车领域向乘用车领域延伸。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乘用车主机厂偏爱软包电池以外,资本市场对软包电池的“关注”也能从侧面反映软包电池的火爆程度。


7月,复星国际宣布通过旗下复星高科及基金,向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投资,为其产能规模扩充和开拓海外市场补充“弹药”;9月14日,捷威动力正式与复星国际签订战略投资协议。


8月,远景集团宣布将控股日产汽车旗下电动电池业务和生产基地AESC,同时收购日本电气旗下的电池电极生产业务公司NEC能源元器的全部股权;


9月,孚能科技宣布完成了C轮融资,累计融资超10亿美元,筹得的资金将用于加速扩张其全球汽车电池生产基础设施,并正式启动了欧洲生产中心项目减少。


频繁的资金涌入,预示着软包电池将进一步扩大动力市场渗透率,其中在产品质量、技术、规模和资金等方面有竞争实力的电池企业也将获得更多的机会甚至在软包电池领域造就第二个宁德时代也不一定。


国内软包电池企业生存近况


据悉,国内有不少电池企业从创立之初就专注于软包电池的研发制造,而从目前来看,这些企业整体都还过的不错,其中排名靠前的有捷威、卡耐、孚能、国能、天劲、万向A123等。


捷威动力


捷威动力成立于2009年,主打三元软包叠片电池,产品主要定位于中高端新能源乘用车领域,是国内率先开发并量产三元体系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企业之一,公司具备了单体电池、模组、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池系统的完整开发能力。


目前捷威自主研发的软包电芯能量密度已达到245Wh/kg。预计在2020年,单体能量密度将达到300Wh/kg、系统能量密度达到220Wh/kg。公司主要客户有长安、奇瑞、东风、上汽、吉利、长城、广汽、江淮等。


产能方面,捷威目前已建成1.5GWh,预计2018年底将达到2.5GWh,同时捷威将根据行业发展情况及市场占有率目标来制定未来产能规划,预计到2023年新增38GWh产能,累计产能达到39.5GWh。


值得一提的是,捷威动力刚刚获得了复兴的战略投资,计划五年内成为国内前三的动力电池企业。


孚能科技


孚能科技是国内最先实现220wh/kg电芯量产的企业,一直坚持三元软包路线,并通过一体化电池模组设计,系统能量密度可以达到170wh/kg,在技术储备和产业化上领跑国内同行。孚能今年将主推240Wh/kg能量密度电池的市场化应用。


也正是基于在技术和产品上竞争力,孚能科技已经给北汽新能源、江铃、长安、长城、瑞丽、昌河等车企实现批量供货,今年3月,其还通过了德国戴姆勒集团VDA6.3过程质量审核成功进入戴姆勒供应商体系。


在产能上,孚能未来三年要投入大概120亿,用于国内的产能扩产,布局华南、华东、华北三大地区,产能要达到35GWh,向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供应商之一的2020年愿景迈进。


国能电池


国能的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都采用软包的技术路线,产品广泛应用于乘用车、商用车、客车领域。


针对渐渐兴起的乘用车市场,国能电池开发的软包三元材料电芯能量密度已经达到230wh/kg,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超过了150wWh/kg。与此同时,2018年上半年,国能电池正在重点开发软包三元材料电芯,高能量密度达到260wh/kg,系统能量密度可超过170Wh/kg,可以满足未来2-3年补贴调整的标准要求。预计该系列产品将在2018年底上市。


在产能规划上,国能电池在在2017年加速了在全国范围的战略布点,先后在北京、郑州、襄阳、重庆、海宁、南昌、新余、龙岩等地设立基地,总产能达到11.2GWh。同时还在滁州、新乡规划新的动力电池项目。


天劲股份


天劲股份创立于2006年,是一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智能制造提供商。公司采用软包叠片工艺,材料体系包括三元和磷酸铁锂,是国内领先的软包动力电池企业。


数据统计,2017年我国新能源专用车电池装机总电量约8.42GWH,同比增长165%。其中,天劲股份三元软包装机总量全国排名第二,并拿下了物流车三元软包电池装机量冠军宝座。截止目前,天劲股份的三元软包动力电池/组完成年销售量超过21350套,实现销售额超10亿元。在新能源物流车领域取得良好成绩之后,天劲股份开始向市场更大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进军,通过产品升级应对补贴退坡和提升市场竞争力。目前已经开始为国金汽车、奇瑞汽车、知豆汽车、合众汽车、北汽银翔等车企的新能源乘用车车型提供电池配套。


卡耐新能源


卡耐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与日本英耐株式会社等共同出资成立,一方面拥有汽车行业的背景,一方面拥有日本的技术基因,是国内最实现批量提供三元软包电池的企业之一。


但由于国内软包市场一直不温不火,卡耐经历了几年的蛰伏后才渐渐开始崭露头角,尤其是从今年6、7月开始,卡耐一跃成为国内排名前十的动力电池企业。


目前,卡耐已量产的三元软包电芯能量密度为220Wh/kg,今年计划量产产品能量密度达到250Wh/kg。预计今年年底产能释放后,总产能为6GWh。未来两年产能计划扩至10GWh,并于2020年实现单体能量密度为300Wh/kg。


万向A123


万向A123堪称国内锂电界的一匹黑马,在今年1-7月的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中,万向A123跃入了第9。要知道,2017年度,万向A123的排名还是第21。


据悉万向A123的前身是美国A123系统公司,2012年7月申请破产后,美国A123被万向收购,经过几年的技术积累后,万向A123终于厚积薄发,于2017年12月获上汽通用260万套48伏超级磷酸铁锂电池订单,订单金额超10亿美元,一跃成为国内极具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发展潜力不可小觑。


近年以来万向A123投入大量的精力加速高比能电池的研究工作,按照规划,到2019年将实现能量密度280Wh/kg的产品量产,到2020年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到2022年达到350Wh/kg,到2025年达到400Wh/kg。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