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华科技公告显示,北汽集团下属企业北汽鹏龙与光华科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和废旧电池回收处理体系等业务上开展合作。公告还指出,双方将继续联合新能源及相关车企、电池企业合作。
2010年开始,在国家产业政策提供的沃土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增长势如破竹,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革新性的变化。与此同时,受使用寿命(5至8年)的影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在近两年将迎来退役潮。据行业相关数据显示,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至2020年我国动力锂电池报废量将达32.2Gwh,约50万吨;至2023年,报废量将达到101Gwh,约116万吨。
随着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的扩大以及电池材料的趋势性变化,使得钴、镍及碳酸锂/氢氧化锂的价格受到了一定幅度的提振。据行业数据显示,不同类型动力电池金属含量各不相同,按照我国未来动力锂离子电池的报废量的推测,到2023年,可回收的有价金属的市场价值可以达到:钴73亿元、镍84亿元、锂146亿元、锰8.5亿元。
但目前国内在电池回收方面,还存在诸多难点。首先,不同车企造车时选择配置的电池种类不尽相同,这成了蓄电池回收企业在回收拆解过程中的第一大难题。每家电池企业的技术标准未统一,在再利用前,检测难度较大,增加了再次使用的危险性。其次,国内在动力电池回收技术上还不够全面,回收成本比较大。这样就容易形成投入较高,产出不足的状况。最后,一些无资质企业对废旧电池进行回收后,通过不符合要求的方法将废旧电池任意处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随着环保监管的不断加强,诸如上述不合格的回收企业开始被陆续关闭,这使得电池的回收渠道逐渐变窄,价格体系也随之混乱。
电池回收首先是安全和环保问题,其次才是如何能发挥旧电池的残余价值。而目前完整规范的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尚未形成,以汽车生产企业为责任主体构建回收体系是否成为回收市场真正的主流渠道、能否应对电池批量报废带来的安全环保压力,尚待观察。国内的动力电池回收体系目前尚处于建立初期,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政策旨在建立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共同配合,要求汽车生产企业建设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联合上游电池生产企业、下游回收利用企业和报废汽车拆解企业构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除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努力外,还需要在建立动力电池回收体系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出台针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强制性法规,从环保和安全方面设定回收利用企业的准入门槛;二是严格监管执法,对非法移交和销售动力电池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处罚;三是针对环保型回收利用企业出台优惠税收制度,让规范的回收利用企业能正常开展环保回收处置活动;四是媒体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提升消费者安全环保意识,促进消费者向正规回收渠道移交废旧电池。
动力电池退役大潮将至,动力电池回收产业也将迎来大发展,但整个行业的前景仍未完全明朗,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还未出现,未来行业只有在安全和环保上下功夫,向着规范化、集中化发展,才能让整个行业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