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加强最不发达国家能源供给与融资国际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发起成立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与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高级代表办公室(以下简称“联合国高代办”)共同举办,旨在探讨能源可持续发展与投融资模式,分享最佳经验与做法,提升最不发达国家能源普及率与区域合作水平,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
会议开幕式上,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刘振亚发表主旨演讲,联合国高代办高级代表兼联合国副秘书长乌托伊卡马努、中国外交部代表等致辞,来自最不发达国家政府能源部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金融与研究机构等近40个国家的200多位嘉宾出席会议。
本次会议上,《全球能源互联网解决无电、贫困、健康问题行动计划》面向全球首发。报告从能源转型角度为破解全球无电、贫困和健康问题提供了创新方案和实施路径,对促进最不发达国家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助力最不发达国家突破“发展困局”
数据显示,全球47个最不发达国家90%分布在非洲、亚洲地区,人口超过10亿人,但其GDP总量仅占全球的1.2%,人均GDP不足1000美元;人均用电量不到200千瓦时,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60%以上人口用不上电;仅有46%的人口接受过中学及以上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不足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的一半。
“破解最不发达国家发展困局,必须抓住能源这个关键,加快推动能源转型升级,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刘振亚表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加快最不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依托全球能源互联网,能够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以绿色方式保障电力充足供应;推动不发达国家建立健全工业体系,并通过跨国电力贸易,将不发达国家清洁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根本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促进交通、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让人人享有现代文明生活。
刘振亚指出,通过构建非洲能源互联网,到2050年,非洲电力装机和人均用电量将分别是目前的7倍和3倍,非洲用电成本将比目前降低5美分/千瓦时以上,能源及相关产业累计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亿个。
据了解,全球能源互联网实质是“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是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开发、输送和使用的重要平台。
“中国方案”为根本解决无电、贫困和健康问题提供行动路线图
5月31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正式发布《全球能源互联网解决无电、贫困、健康问题行动计划》研究报告。这是继全球能源互联网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巴黎协定》实施、促进全球环境治理行动计划之后,合作组织对接联合国重大倡议而发布的第四项“行动计划”。
本报告分析了当今世界面临的无电、贫困和健康问题,剖析了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的关键作用,阐述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对解决无电、贫困和健康问题的实施路径和发展效益,并提出实施加快清洁发展、加强电网互联、培育内生动力等六大行动和能源发展援助、互联互通共建、产业协同发展等六大协同机制。
如何通过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解决无电、贫困和健康这三类全球性问题?报告给出了研究结论——
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大电网是主要方式,重点满足城市、人口、产业集中区域用电需求;局部配电网和微电网是重要途径,重点满足偏远地区、小岛屿等分散区域用电需求。通过建设集中式能源基地、统筹开发分布式能源、电网互联互通等手段,预计2030年,全球无电人口将下降至5亿人以下,用电成本下降约1/4,人均电力消费水平提高40%以上。
在资源富集、适宜集中连片开发的地区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开发项目,将推动贫困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创造新的工作机会。中国“光伏扶贫”已取得显着成效,至2017年底,25个省、940个县建成规模1011万千瓦的光伏扶贫电站,直接惠及约3万个贫困村164.6万贫困户。一个300千瓦的村级电站的年发电收益可达20万元人民币以上,在运维管理有保障的状态下可实现20余年的稳定收益。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将实现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直接减少化石能源带来的环境污染,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减少相关疾病和死亡,让人类享有更洁净的生产生活环境、更可靠的医疗卫生服务。预计到2050年,因空气、水等环境污染引发的健康问题将下降20%左右,非洲每年可减少相关疾病200-300万例,助力低收入国家与高收入国家之间人均预期寿命差距从2015年的17.5年缩小到2030年的13~14年。
“消除全球无电、贫困以及实现人人健康是全球共同责任,需要世界各国联合行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积极推动世界清洁能源开发、大范围配置,以及能源消费领域的变革。”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周原冰说。
“电-矿-冶-工-贸”联动发展模式破解项目投融资难题
最不发达国家大多拥有丰富的水、风、光等清洁能源资源或铝、铁、铜等矿产资源,但由于缺资金、缺市场等原因,长期得不到开发。合作组织创新提出“电-矿-冶-工-贸”发展模式,为不发达国家破解项目投融资难题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揽子方案。
据了解,“电-矿-冶-工-贸”发展,即开发水、风、光等清洁能源基地,采用先进特高压输电技术向矿山开采、冶金加工基地和各类工业园区送电,推动贸易出口由初级产品向高附加值工业产品转变,打造电力、采矿、冶金、工业、贸易协同发展的产业链,实现“投资-开发-生产-出口-再投资”的良性循环。
刘振亚表示,这种模式以项目良好的收益预期为基础,促成发电、输电、用电三方签订长期合约,形成利益共同体。具体实施中,以期限长、成本低的政策性融资为引导,以股权投资、银行贷款、债券发行等市场化融资为主体,为项目提供充足、多元的资金保障。
合作组织研究提出,以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投融资模式创新为突破口,将实现“输血”式援助向“造血”式发展的转变,打造新的经济发展增长点。以刚果河下游水电外送西非为例,落地电价比西非本地水电低4~5美分,将有力推动西非国家采矿、冶炼等产业发展。
另悉,去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与几内亚政府共同发布成立非洲能源互联网可持续发展联盟的倡议。该联盟旨在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各方搭建平台,建立切实有效的合作机制,推动非洲清洁化、工业化、电气化、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