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极材料投资扩产达16万吨高端产量供不应求

2023-08-16      254 次浏览

近年来,先后受3C数码和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拉动,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持续快速上升,锂电负极材料行业发展也从中受益。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负极材料公司也在加速布局。不少公司在产量、技术上持续跟进,以期在激烈的市场争夺战中抢占先机。


产量大扩张为


提升产量规模、产品供应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中科星城在贵州生产基地进行负极材料产线及石墨化产线的扩产。七月二日,贵州生产基地新增建设的1万吨/年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产线顺利点火试产。中科星城着力将其建设成先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石墨化加工一体化生产基地。


据了解,中科星城贵州生产基地设立于2016年,成立初期主营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业务,为打通和完善公司负极材料业务产业链,由公司母公司中科电气于2018年完成对其收购并纳入新能源材料事业部进行整体统筹。中科星城母公司中科电气表示,公司初步预计到2020年年底将形成4万-5万吨负极材料产量。


值得注意的是,六月十六日,全国中小公司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委员会召开2020年第4次审议会议,负极材料龙头贝特瑞挂牌申请成功通过。公司拟募集20亿元,用于惠州市贝特瑞年产4万吨锂电负极材料等项目。


除此之外,四月二十七日,福鞍集团旗下天全福鞍公司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线投产仪式在四川雅安举办,将建成年产4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线。据悉,福鞍集团将以此项目为契机,继续加大负极材料项目投资力度,力争在雅安打造6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形成从原材料加工、生料加工、高温包覆、石墨化、成品加工等于一体的产业基地,并致力于将天全福鞍发展成全球领先的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供应商。


在此之前的今年三月,璞泰来计划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建设“年产5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2.81亿元,建设周期两年。璞泰来表示,该项目将可实现公司负极材料加工生产工序全覆盖,生产一体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此外,湖南宸宇富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第一期工程于今年年初竣工投产。


高端产量供不应求


当下,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产业化进程都在不断加速,各国都在推进全面实现汽车电气化。同时,新型电子产品的涌现、电动自行车更新换代以及电动工具的广泛应用,使得锂电市场需求保持平稳上升,2019年我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达到131.6GWh,同比上升18.6%。未来,锂电负极材料领域仍然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从全球市场份额来看,负极材料厂商重要集中在东亚,其中中日两国市场份额占了全球95%以上。国内方面,国内负极材料行业集中度较高,比较有实力的有“三大五小”,三大分别指贝特瑞、璞泰来(江西紫宸)、杉杉股份;五小分别指凯金能源、正拓能源、深圳斯诺、中科星城、翔丰华。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受国内外动力锂电池终端市场上升拉动,我国负极材料市场出货量达到26.5万吨,同比上升38%。其中,贝特瑞、江西紫宸、杉杉股份等头部公司凭借多年的技术优势和优质的海外客户渠道,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到56%。


据了解,作为国内负极材料领域的龙头,自2013年开始,贝特瑞的负极材料出货量已经持续7年位列全球第一。璞泰来和杉杉股份目前在负极材料领域的市场份额紧随贝特瑞之后;杉杉股份负极材料兼顾高中低端产品,主打中低端,璞泰来重要做高端负极产品。


近年来,随着大量资本进入锂电材料行业,现有锂电负极厂家纷纷扩产,国内负极材料总产量迅速扩大、同质化竞争激烈。截止到2019年底,国内负极材料公司产量达到57.98万吨,同比上升31.40%;总体而言,国内负极材料产品供给延续快速上升态势,但高端产品产量仍然供不应求。


业内分析指出,目前国内负极材料生产公司众多,这必然导致市场竞争的加剧。未来几年,国内负极材料生产公司的竞争重要体现在中小公司对大公司的追赶,以及中小公司之间的竞争,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行业内公司面对较大的市场竞争风险。


负极材料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特别在下游新能源汽车、储能等终端应用领域对锂离子电池的高性能、安全性、低成本、稳定性等方面要求持续提升的背景下,负极材料公司要持续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来满足下游锂离子电池对关键材料的快速迭代需求。


未来,负极材料市场竞争格局将聚焦于各龙头之间竞争,低端产量将被逐步出清,拥有核心技术和优势客户渠道的公司将会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