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量退役动力锂电池正“纷涌而至”。
据行业机构预测,从全球来看,在2021-2025年,全球动力锂电池回收市场将小规模放量,累计退役规模可达380GWh;而2026年-2030年,全球动力锂电池回收市场将全面爆发,其累计退役规模将达到1.2TWh。
在此背景下,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先行推进者,我国也将率先面对如此庞大规模的动力锂电池回收问题。
事实上,动力锂电池回收由于与环保、经济效益等紧密相关,是新能源行业能否实现从“绿色到绿色”的最后一环,其已受到国家层面的关注。三月五日,“加快建设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被写入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
与此同时,基于电池回收蕴含的巨大市场前景,新能源产业链公司也在积极探索并构建以自身为主导的电池回收模式,迎接未来巨量退役电池的到来。
电池回收蕴含巨大市场价值
“磷酸铁锂离子电池一旦发生电解液泄漏,就会导致有毒性、腐蚀性的电解液流入自然环境中,对土壤、水体、人体出现不小的危害。”业内人士指出,而三元电池的危害则更大:其电池材料中含有的锰、钴、镍等重金属,会对水源和土壤造成长达50年的污染。
假如回收后对退役动力锂电池处理不当,同样也会存在威胁人身安全、污染环境等潜在隐患。
“电解液中含有机溶剂,难以降解,且部分有机溶剂燃点较低,处理不当会引发燃烧爆炸的严重后果;电解液中的六氟磷酸锂电解质具有极强的腐蚀性,遇水会出现氟化氢,为剧毒气体,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业内人士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月突发的一起回收公司的爆炸事件,造成一人死亡多人受伤,更是引起外界对动力锂电池回收安全问题的担忧。
另一方面,未来随着动力锂电池回收体系进一步搭建及完善,电池回收业务中所蕴含的巨大市场价值也不可小觑。
以适合拆解的三元锂离子电池为例。据预测,2021-2025年,我国三元锂离子电池退役量累计约为200GWh;金属镍、钴、锰、锂的可回收量分别为13.9、2.88、2.86、2.36万吨。假设其综合回收率为97%、金属价格不变,预计2021-2025年国内锂离子电池市场镍、钴、锰、锂等金属回收市场价值将超过400亿元。
多种回收模式下的价值实现
三月二十二日,国轩高科宣布与合肥市肥东县人民政府签署投资合作协议,计划在当地新建涉及回收业务的动力锂电池产业链项目。而在两周前,国轩高科还成立了将专注于锂离子电池回收再利用业务的合肥国轩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宁德时代,则是在2013年和2015年分别增持专注电池回收业务的邦普循环;2019年又与邦普循环合资36亿元成立合资公司,进一步扩大其电池回收业务布局。
“从动力锂电池回收得到的金属资源,比较采矿的金属,其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还规避了矿山开采时对环境的污染。”业内人士指出,动力锂电池公司洞察到电池回收业务巨大市场价值后,正纷纷以参股电池回收机构,自建回收公司、建立战略联盟等形式来积极布局电池回收业务,这将利于其电池原材料的低价及稳定供应,提高原料的上游议价能力,降低电池生产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除上述模式外,按照主导公司不同,还有以锂电材料公司为主导的回收模式:通过积极布局电池回收业务,与原有材料相关业务一起,形成产业闭环及降本空间。
比如,作为国内电池回收领域的先行者,格林美按照“电池回收—原料再造—材料再造—电池包再造—新能源汽车服务”的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开展业务布局,其联合北汽、比亚迪等公司,开启了汽车厂牵头、电池厂参与、回收公司承办的电池回收大循环体系,实现了全生命周期价值链模式的落地执行。
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电池回收在资源利用中的重要用途,一些公司在布局国内电池回收业务的同时,也开始逐渐将该业务扩展至海外,从而实现国内动力锂电池回收技术向海外的输出。
四月十九日,格林美相关负责人透露,格林美全资子公司荆门格林美已与韩国ECOPRO就有关电池再生(Recycling)和再利用(Reuse)技术签订了《电池再生和再利用技术许可合同》,并将在2021年完成韩国浦项动力锂电池回收基地的建设。此外,格林美还计划与全球上下游新能源公司合作,在印尼、欧洲等地建设动力锂电池回收基地。
随着退役动力锂电池市场商业价值愈加明晰,以及政府的支持,越来越多的动力锂电池产业链公司投身到动力锂电池回收业务中,构建以各自板块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全生命价值闭环体系,积极抢占国内外的电池材料回收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