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政府补贴政策的扶持和传统汽车限行限购的倒逼,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接受并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但是受充电基础设施等的限制,仍有大量的潜在购买持观望态度。
7月16日,在北京举行的2016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峰论坛的新能源充电技术与运营分论坛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副主任、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秘书长助理、能源行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永东针对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现状与参加会议的各方专家、供应商和企业进行了探讨。
据刘永东主任介绍,根据国家能源局《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情况》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6月底,全国已建成公共充电桩8.1万个,较2015年底增长65%,随车建设私人充电桩超过5万个,较2015年底增长约12%。
面对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现状,政府、行业正在开展的一系列工作,规范、推进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
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充电设施建设难:充电站建设取得土地难;物业难、进小区难;老小区建设困难;单位内部停车场充电设施少。
配套体系不完备:充电设施政策不健全,还有12个省未出台充电设施规划;互联互通水平较低;奖励激励机制不足;国家支持的专项基金落实困难。
市场机制不完备:商业模式不确定,现有的商业模式单一;各方责任不落实;充电价格管制。
充电设施地方保护出现苗头:指定结算;指定检测;补贴与充电运营商备案。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既是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电网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充电设施标准化工作不仅规范和促进充电设施的健康发展,还能对促进电动汽车的规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我国充电设施标准化现状,刘永东主任用几句话进行了总结:政府高度重视、社会高度关注、企业积极参与、成效初步显现、任务任重道远。短短几句话,道出了我国充电设施标准现状与未来。
提到目前充电过程中的问题,很多车主都有以下的苦恼:车桩不匹配,不兼容的问题;桩信息不全不准,装许多APP问题;众多充电卡,交易不方便的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健全电动汽车和充电设备的产品认证与准入管理体系,促进不同充电服务平台互联互通,提高设施通用性和开放性”。刘永东主任强调,在当前充电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期间,必须高度重视电动汽车充电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