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极材料扎堆向科创板发起冲击 上半年业绩太好"信心"爆棚!

2023-11-07      793 次浏览

锂电正极材料生产商正扎堆聚集科创板。


9月14日,科创板再迎新成员,三元正极材料龙头企业振华新材正式加入上市阵营,上市首日,振华新材股价开盘涨幅直逼400%,截至收盘时间,公司最新股价报收46.97元/股,涨299.74%,最新市值208亿元。


事实上不止振华新材一家,此前厦钨新能、芳源股份、长远锂科先后于今年8月份上市科创板,加上2019年上市的容百科技,当前科创板锂电池正极材料阵营已扩容至五家。


此外,除去上述已上市的企业,也有一些正极材料公司在上市路上不幸折戟,科隆新能源曾递交IPO,不过最终以“终止”收尾。


“伴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电池产业作为新能源的上游供应链,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当前大量正极材料企业竞相上市,实际上与整个产业的高景气度密切相关。”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在资金加持下,正极材料行业“扩产”抢位赛也再次提速,密集扩产成为行业内的主要布局点。


正极材料企业掀上市潮


作为动力电池的核心材料“生产者”,正极材料企业筹划上市其实早有准备。


去年3月份,厦门钨业宣布将其控股子公司厦钨新能源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分拆后瞄准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去年5月份,长远锂科作为国内三元正极材料一线企业,向上交所科创板提交了招股说明书。


同样在去年,振华新材发布消息称,计划于科创板上市。


上市后,正极材料企业在资本市场备受追捧。数据显示,主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厦钨新能上市首日大涨406.1%;作为一家主要从事高效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长远锂科上市首日大涨310%,股价盘中最高上涨762%,最终报收34.8元/股,涨幅659.8%。


值得关注的是,庞大的客户阵营是上述企业的共有特点。据记者梳理,主营三元正极材料的振华新材与宁德时代长期保持着合作关系。“正极材料企业的客户阵容,无论对于公司产业链的稳固性还是对于资本市场的加持,作用都十分明显。”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产能密集扩张


基于下游高涨的市场需求,募资扩产成为正极材料企业上市的核心目标。


此次上市科创板,振华新材预计募集资金总额13亿元,将全部投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沙文二期)、锂离子动力电池三元材料生产线建设(义龙二期)和补充流动资金。


厦钨新能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拟将15.00亿元募集资金用于年产40000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一、二期)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等。


除上市募资扩产外,今年以来多家龙头企业密集宣布扩产。日前,长远锂科发布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湖南长远锂科新能源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车用锂电池正极材料扩产二期项目,建设4万吨/年正极材料生产线,该项目总投资约为33.39亿元。


容百科技前不久在最新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披露,公司2021年计划产能12万吨以上,扩产计划将基于确定的订单实施。


产能密集扩张背后,正极材料企业正迎来可观的市场空间。据国信证券研报预计,2025年全球锂电池需求量预计达到1187GWh。全球动力电池需求有望从2020年的146GWh增至2025年的933GWh;2025年全球消费电池需求将达到152GWh,储能电池需求有望达到102GWh。


正极材料企业上半年业绩一览


近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业绩已披露完毕,根据上市公司公告,电池 网统计的35家正极材料及上游钴锂原材料上市公司业绩情况发现,今年上半年产业链公司业绩增速十分迅猛,实现营收与净利双增长的公司多达33家。


从营业收入来看,统计在内的35家公司,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总计为3897.39亿元,平均营业收入111.35亿元;紫金矿业、洛阳钼业、四川路桥、中化国际、盛屯矿业、华友钴业、厦门钨业营业收入超百亿,其中紫金矿业仅半年营业收入便超千亿;9家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1倍,仅有1家公司营业收入负增长。


从净利润来看,统计在内的35家公司净利润普遍大幅提升,今年上半年净利润总计为258.39亿元,平均净利润为7.38亿元。而去年全年净利润总计173.16亿元,平均净利润4.95亿元,仅半年时间,净利润总和以及平均净利润已超去年全年。其中,紫金矿业、四川路桥、洛阳钼业、中化国际、盐湖股份、华友钴业、赣锋锂业7家公司净利润超10亿;31家公司实现净利润同比翻倍,江特电机、中化国际、海南矿业、盛屯矿业净利同比增长超10倍;仅有1家公司出现净利润负增长。


从研发费用来看,有30家公司能够查询到研发费用情况。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研发费用正增长的有28家,其中5家增幅超1倍;研发费用超1亿元的有厦门钨业、中化国际、杉杉股份、格林美、四川路桥、紫金矿业、华友钴业、当升科技、容百科技、国光电器10家。


总体而言,得益于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正极材料及上游原材料公司业绩普遍实现大幅增长。


另外,上半年受市场需求驱动,市场回暖明显,但由于受疫情及政策因素影响,严重依赖进口的钴、锂资源供给受限,导致电池原材料以及上游原材料的价格一路飙升。因此,产业链龙头公司基本以满产运行为主,产品量价齐升,使得利润大幅增长。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民生证券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0.6万辆,同比增长201.5%,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由今年年初的5.4%提高至今年上半年的9.4%,6月的渗透率超过12%,7月的渗透率达到14.8%,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EVTank、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发布的《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中长期发展展望(2030年)》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进展超出之前预期,预计2021年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达到280万辆左右;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800万辆。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动力电池和上游正极材料出货量的攀升,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项目也大幅增加,产业链相关企业纷纷加速布局,推动产业整合。据日前电池 网统计数据,国内2021年上半年新能源产业链投资项目数量多达123个,投资总额高达5734.5亿元。其中,正极材料及上游原材料投资项目30个,29个公布了投资数据,投资总额约1160.14亿元。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