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天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传出多个利好消息。
8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了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座谈会,上汽、比亚迪、蔚来、宁德时代等企业代表,装备中心、汽车协会、汽车学会、中汽中心、中国汽研、百人会、动力电池联盟、充电联盟等行业机构代表均出席了此次会议,并围绕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同日晚间,上海经信委正式官宣,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已正式批复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上海城市群为首批示范城市群。
在此之前,以北京为核心的京津冀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已正式获批。有消息称,广东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大概率也在首批名单之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有两方面的考量。第一个考量是“双碳”目标,尤其是氢燃料电池汽车,更加有助于实现脱碳;第二个考量是促进技术进步,在新兴汽车动力领域寻求技术进步,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实现对汽油车发动机的弯道超车,构筑产业优势。
在他看来,近期国家密集推出的支持政策,势必会提振新能源汽车未来的需求。
上海成第二批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
8月26日晚间,上海经信委官方公众号发布的《全国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上海城市群正式获批》一文引爆了投资界。文中表示,近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复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上海城市群为首批示范城市群。
此次获批的上海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是由上海联合江苏省苏州市、南通市、浙江省嘉兴市、山东省淄博市、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等6个城市(区域)共同组建“1+6”城市群。
据此前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示范期间将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入围示范的城市群按照其目标完成情况给予奖励,示范期暂定为4年。
随后,上海积极响应国家五部委《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推广的通知》文件要求,牵头积极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申报有关工作。当时市场预期,上海是最强有力的备选城市之一,如今正式官宣获批一定程度上属于预期落地。
据上海经信委透露,目前,上海城市群已经建立了城市群工作机制、组建市级工作专班,瞄准“百站、千亿、万辆”战略目标(规划建设加氢站接近100座,形成产出规模近1000亿元,推广燃料电池汽车接近10000辆),初步建立了《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实施计划》等政策保障体系。
上海经信委进一步表示,上海城市群将全力把握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发展契机,聚焦核心关键零部件技术全面突破、整车推广规模引领、加氢站适当超前布局、奖补资金加大力度等方面,加快发布有关支持政策,积极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有力支撑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汽车产业中心。
分析人士指出,在“以奖代补”的优惠政策刺激下,氢燃料城市群示范作用对行业产业影响明显,继北京官宣之后,上海城市群也官宣获批,将进一步引导产业链迅速铺开,另外市场预期广东城市群大概率也在首批名单之内。
据悉,广东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是由广州、云浮、佛山、深圳、珠海、东莞、江门、阳江及陕西榆林等地组成城市群一体申报。
燃料电池风口又将被引爆?
尽管,燃料电池还未到产生利润的阶段,但产业数据的趋势正在持续向好。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氢气产量同比增加25%,其中利用新能源制氢的比例提高30%。电解水制氢规模的提升,使电解槽等设备需求增加。另外,中汽协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7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64辆、675辆,同比分别增长48.5%、47.7%。
8月24日,北京市财政局发布消息称,由北京市牵头申报的京津冀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近日被国家五部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批准为首批示范城市群。
根据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显示,以冬奥会、冬残奥会重大示范工程为依托,2023年前,实现氢能技术创新“从1到10”的跨越,培育5至8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减少碳排放100万吨。
2025年前,具备氢能产业规模化推广基础,产业体系、配套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培育10至1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链龙头企业,形成氢能产业关键部件与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成3至4家国际一流的产业研发创新平台,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1000亿元以上,减少碳排放200万吨。
北京市财政局表示,目前北京已初步建立起了推进氢能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政策体系,覆盖关键技术科技研发、加氢站建设和运营、车辆购置补贴等环节。
种种政策动向表明,碳中和的时代大背景下,燃料电池的风口已经刮起来了。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氢能与储能被列为前瞻谋划的六大未来产业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20多个省份、40多个地级市发布氢能规划,2021年显然成为了中国燃料电池行业发展的“吹哨”之年。
全国各地积极抢滩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推广,与五部委在去年发布一项“以奖代补”政策有着密切联系。2020年9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示范期暂定为四年。
示范期间,五部门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入围示范的城市群按照其目标完成情况给予奖励。《通知》旨在通过对新技术示范应用以及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应用给予奖励,加快带动相关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和整车核心技术研发创新,构建完整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为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此政策发布后,立即引起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业内普遍将其称之为燃料电池汽车版的“十城千辆”政策。
多家券商分析,这一政策的推出,将使得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迎来规模化拐点。其中,川财证券分析称,对示范城市进行“以奖代补”的政策出台后,将使国内的氢能产业投资额再次大幅增长。未来随着政策不断加码和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不断落地,氢燃料电池将迎来快速发展,那些掌握核心环节技术的企业会明显受益。
中银证券分析称,在本次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政策中,除了对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在关键零部件产业化以及加氢站等配套设施的进展也较为重视。参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程,燃料电池汽车在“示范应用”政策实施完成后,将形成良好的产业链配套,并有望在2025年前后迎来产销量的爆发。
据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2030年,我国加氢站数量将突破1500座;到2050年,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证券时报,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