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废铅蓄电池正规回收率不足30%,一部分被当做垃圾丢弃,另一部分流向处理过程不规范的小再生铅作坊或个体户,土壤、地表地下水系都面临严重铅污染风险。解决这个问题已迫在眉睫。”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言语里满是担忧。
由于废铅蓄电池中含有大量铅离子的酸性电解液,随意排放会污染土壤、地表地下水系,而人体铅含量一旦超标,将严重危害健康。
七成废铅蓄电池流向小作坊
一位电动车经销商说,电动车出行本身是一件利于环保的好事,但现在电池的处理问题,还没有成文的规定,很多市民的电池损坏后,不知道如何处理,只能当成垃圾扔出去,这是一个极大的隐患。
资料显示,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在2亿辆以上,且保持每年20%的增速。目前,实际使用的电动车中,其动力电池90%以上配备铅蓄电池。电池寿命基本上在2年左右,因而,我国年均产生150万吨至200万吨废铅蓄电池。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说,正规途径的铅蓄电池回收,目前技术已经颇为先进,从废电池破碎、分选到熔炼,再到新电池再制造,都能控制在一个闭环内运行,污染风险极大降低。
然而,据一些电动自行车业内的代表委员介绍,在非正规渠道的小作坊,处理技术极为落后,在拆解环节,大部分小再生铅作坊几乎都是人工随意粗放式拆解,酸液随意排放,地表腐蚀严重,对其他无回收价值的废物随意丢弃或填埋,严重污染环境。
蓄电池回收治理迫在眉睫
提起非正规企业的低成本,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蔡玲有感触,她参与的一项针对环保产业的调研发现,同样处理一吨废物,非正规企业收取的处理费用往往不到正规企业的50%,但在二次污染物排放控制上则偷工减料。“环保市场存在低价中标、市场信息不透明、同行恶性竞争、借证甚至无证经营等不规范现象。在危废物处理市场上显得更为激烈。”蔡玲委员说。
针对废铅蓄电池回收利用,我国相继出台过一系列法律法规,但“因缺乏专项管理、具体实施细则和强制性规定,对违法违规企业监管不力,执行并不到位。”张天任代表说。
北京一家电动自行车经销商王媛说,目前国内废铅蓄电池回收管理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对整个系统中的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回收者的责任没有规范性要求,二是由于从事废铅蓄电池收集、贮存和处置等经营活动的门槛高,很多企业或个人难以达到要求,在利益的驱使下,就出现了众多的小再生铅作坊或个体户。
早一天治理,就少一片水土遭殃。一些代表委员呼吁,加强废铅蓄电池回收管理迫在眉睫,必须引起政府、行业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发展再生铅产业或为治理突破口
在张天任代表看来,大力发展再生铅循环利用是降低铅污染风险的有效途径,此举还可减少原生铅矿开采量。据他估算,每生产1吨再生铅,可节约1.36吨标准煤,减排固废98.7吨,节水208吨,减排二氧化硫0.66吨,大大减少铅废料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张天任代表建议,国家综合利用各种法律和经济手段,激励和支持企业研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淘汰落后工艺和装备,实现从原来的末端治理向先进的源头控制转变。
蔡玲委员则建议,进一步培育和规范环保产业市场,尤其是要严格执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市场监督、产品质量监督、强化标准标识监督管理,规范环保产业市场,让成本回归真实。
有代表委员建议,低速电动车不能再重复电动自行车的发展过程,要调整能源系统方案,禁用铅酸电池。虽然一次性投入成本增加了,但行业不能只看眼前利益,需从国家层面加强政策调控。
绿色相关
近年来我国主要血铅事件
2008年12月,河南卢氏县一家冶炼厂排放的废气、废水,导致村里高铅血症334人,铅中毒103人。
2009年8月,陕西凤翔县一家铅锌冶炼公司排放废水、废气,导致至少615名儿童铅超标。
2009年8月,湖南武冈文坪镇一家精炼锰加工厂为血铅超标污染源,有1354人血铅疑似超标,600名儿童需要医治。
2009年12月,广东清远市工业区内44名3个月至16岁的儿童被检查出铅超标。
2010年1月3日,位于江苏大丰经济开发区的河口村有51名16岁以下常住儿童被查出血铅含量超标,距离河口村村民住房最近处仅50米的电池生产企业大丰市盛翔电源有限公司是污染的源头。
2010年2月,湖南嘉禾县250名儿童血铅超标。引发中毒事件的炼铅企业腾达公司,曾被县市两级环保局几度叫停,但仍继续生产。
2010年3月,湖南郴州市疾控中心和市儿童医院一共查出152人血铅超标,45人铅中毒,且中毒者均为14周岁以下儿童。
2010年3月13日,四川隆昌县渔箭镇94名村民血铅检测结果异常,其中,儿童88人。污染源为当地制铅企业——隆昌忠义合金有限公司。
2010年6月13日,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30名成人和儿童被检查出血铅超标,事故主要原因是该县湖北吉通蓄电池有限公司涉铅作业工序缺少基本的防范措施,职工下班后,将受到污染的衣物带回家,致使工人家属血铅超标、中毒。
2011年1月,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100多名儿童血铅超标,家长疑为当地电源厂污染所致。
2011年3月,浙江台州市椒江区峰江街道上陶村过半村民出现了血铅含量超标的情况。经确认,村中一家蓄电池制造企业违规排放含铅废水、废气,是造成这起事件的主因。
2011年5月,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发生了332人血铅超标的污染事件。原因是浙江海久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违法违规生产、职工卫生防护措施不当;当地县、镇政府未实现防护距离内居民搬迁承诺。
2011年9月初,上海市康桥地区部分儿童陆续被发现血液含铅量超过正常指标。此后有关部门对当地1306名儿童进行血铅检测,发现49名儿童血铅超标,其中以1到3岁儿童为主。调查表明,儿童血铅超标与上海江森自控国际蓄电池有限公司铅排放有较明显的关联,与上海新明源汽车配件有限公司铅排放有一定关联。此外,上海康硕废旧物资利用有限公司等其他铅污染源对环境也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