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行业发展不宜以产量论英雄

2023-10-14      221 次浏览

近日,工信部公布的《汽车动力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引起了业界的一片哗然。该征求意见稿把产量作为行业准入的重要条件之一,规定锂离子动力锂电池单体公司年产量力由之前的2亿千瓦时提高到80亿千瓦时。这新增40倍的产量门槛,将使大多数动力锂电池生产公司从此无缘"动力锂电池"行业。而剩下几家屈指可数的寡头,则可坐分行业的天下,垄断动力锂电池的技术、产品和价格,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更不利于我国公司参和国际市场的竞争。


如今我国的开放,更重要的是对内开放。对内开放重要是要反对和抑制各种垄断,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用途,促进资源产业之间、地区之间以及各所有制公司之间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竞争机制充分发挥用途。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就是要让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决定性用途。


2014年以来,我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背景下,动力锂电池行业得到了高速发展。目前动力锂电池生产公司已有150余家,其中上市公司30家。这些公司中,不乏产量虽低但创新能力却巨大的公司。不过,一旦"80亿千瓦时"的准入门槛通过公布,这些公司绝大多数将"被审批死",大约只有5家公司可"获批"存活。


据规划,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车年产销量将达到500万辆。如此庞大的市场,只有寥寥数家公司生产动力锂电池,显然极有可能出现"消化不良",进而造就新的公司"大而不强"的现象。


事实上,在市场化程度不足、竞争不充分的环境下,很多大公司存在综合效率低下、资源配置错位、市场灵敏不够、长远战略缺乏等不足。这些不足,导致大公司虽然资产规模很大、销售收入很高,但是创新能力普遍不足、全球化经营能力缺失,遭到社会舆论的种种非议。


刚刚履新的工信部副部长徐乐江曾指出,"我国公司‘大而不强’,深层原因之一是整个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不论什么性质的公司,假如未能长期在高度市场化的环境中进行充分的竞争,很难锻造出强大的竞争力"。


"80亿千瓦时的年产量门槛的实行,可能会导致行业垄断的出现,将不利于动力锂电池行业的整体发展,也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推广。"十一月二十九日,在一场由我国化学和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主办的"《汽车动力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研讨会"上,不少和会的国内主流动力锂电池生产公司代表表示,"假如公司通过新增投资,‘硬’是达到80亿千瓦时的产量,那么就会造成现有已建成产线无法达到新的工艺水平而被淘汰,导致资源的巨大浪费。"


业内人士表示,汽车动力锂电池行业规范,假如以产量论英雄,"误杀"以"技术为王"的创新型公司,将会导致少数公司垄断动力锂电池行业,阻碍动力锂电池产业的良性发展。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表示,产业政策一定不要去干预市场、替代市场,看得见的手绝对不能把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给按住。


一个行业规范的出台,应以推动一个行业发展为责。科学合理地制定行业规范,通过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以及创新监管措施,让无法跟上行业发展脚步的公司主动转型,促进动力锂电池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才是相关监管部门出台行业规范的应有之义。


业内人士希望,汽车动力锂电池行业规范,聚焦提高公司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公司依靠科技加强管理,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在生产条件、安全保障、售后服务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形成有利于我国动力锂电池产业规范有序的市场格局,为行业的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