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不开"洋电池"是我国新能源车发展的隐患

2023-10-11      232 次浏览

电池技术是车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最核心技术。和其说目前市场是新能源车企之间的较量,倒不如说是电池上的比拼。然而,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新能源汽车生产公司所需的单体电池均采购自外资公司或中外合资公司。笔者认为,这样一来,上游产业链势必会受制于对洋电池的依赖,这将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容小觑的隐患。


事实上,有关过度依赖"洋电池"的车企来说,一旦外资公司供给出现问题,产品的生产就会陷入困境。近期,长安汽车、上海汽车等多家车企都出现了因电池供应不足,而被迫减少新能源汽车供货量的情况。据悉,这和电池受制于外资密切相关。


除了供给问题,成本问题也至关重要。众所周知,电池研发成本高致使新能源汽车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国内电池尚且如此,用洋货的成本必然会更高。


虽然现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公司由于享受着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额补贴,还能依靠价格优势主导市场。但是从2016年以后,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将加速退坡。假如到那时,国内新能源汽车公司仍然依赖舶来品,不能及时消化成本,通过量产降低售价的话,那么,面对盈利难、生存难的问题就在所难免。


不仅如此,目前已有小批量的国产化外资品牌新能源汽车正享受着和我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同等的补贴待遇。


和此同时,到2019年,大众将会陆续在我国地区推出15款国产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其中第一款车型将会是奥迪A6Le-tron插电式混合动力版,新车会在2016年实现本土化生产。此前,包括丰田、本田、日产、宝马、通用等跨国车企都宣布了新能源汽车国产项目。


正所谓,身体还未变强,狼却来了。


其实,我国电动汽车在动力锂电池技术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突破,但和国际领先水平相比,技术基础并不牢固。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勇曾坦言,之所以很多车企会采用国外电池,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外电池的一致性更好。


我国工信部装备司副司长瞿国春曾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部分关键核心技术的缺失影响了新能源汽车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开发能力。


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欧美、日本等国家的车企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在实验室里进行新能源车研发,只不过之后没有进行产业化,而国内车企已进行产业化,但国际车企在传统汽车上基础扎实,包括在控制领域,很可能后发制人。


假如再不扭转依赖"洋电池"的局面,一旦外资新能源汽车大举进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重走传统燃油车老路。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