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锂电池"报废潮"将起新规出台明确如何回收
国内专业的回收体系尚未建立,具体表现在电池回收量少、回收网络不健全、回收再生公司规模较小和环保风险大等。
再过半年,汽车公司就要建立起渠道和网点以回收废旧动力锂电池,并和电池生产公司、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公司等合作共建、共用回收渠道。
二月二十六日,工信部、科技部、环保部等七部委公布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提出上述要求。《暂行办法》将八月一日正式实行。
动力锂电池性能会随着充电次数新增而衰减,当电池容量衰减至额定容量的80%以下时,就无法保障新能源汽车的正常行驶。考虑到动力锂电池平均使用年限为5-8年,2018年起,国内首批进入市场的汽车动力锂电池即将迎来"报废潮"。
业内人士预测,今年报废量将达14.03GWh,以锂电池回收价值0.3元/Wh计算,动力锂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接近50亿元。到2020年,动力锂电池报废量预计将超过24.8万吨,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大约是2016年报废量的20倍。
针对即将到来的"报废潮",《暂行办法》提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研究制定拆卸、包装运输、余能检测、梯次利用、材料回收、安全环保等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标准,建立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标准体系。
《暂行办法》明确指出,在保证安全可控前提下,按照先梯次利用后再生利用原则对废旧电池进行多层次、多用途的合理利用,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尽管动力锂电池梯次利用市场前景广阔,但存在一系列难点。目前,不同车型动力锂电池模组大小尺寸、设计技术均有所差异,无法实现将动力锂电池模组从车辆拆卸后直接利用。此外,用于梯次利用的电池也需进行性能评估,以保证将电池重新组装后,各个电池电体性能一致。
深圳比克动力锂电池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比克电池)战略规划中心副总裁李丹对界面记者表示,目前,国内公司已经有了基本的回收处理技术,但专业的回收体系尚未建立,具体表现在电池回收量少、回收网络不健全、回收再生公司规模较小和环保风险大等。
目前,比克电池、沃特玛、猛狮科技(13.890,-1.54,-9.98%)等电池公司,以及我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我国铁塔)都已经开始布局动力锂电池回收业务。
今年一月初,我国铁塔曾和包括车企、电池公司在内的16家公司签署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战略合作伙伴协议,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合作。我国铁塔能源创新中心高级总监高健曾表示,"基站在储能电池上需求巨大,锂电池回收梯次利用已在扩大试点阶段。"
2016年以来,《车用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拆解规范》、《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汽车动力蓄电池编码规则》、《车用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余能检测》等多个政策、标准相继出台。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环保部、商务部、质检总局曾在2016年一月联合公布《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要求采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明确生产公司是回收责任主体,要求建立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溯源信息管理系统等。
此次的《暂行办法》也要求,电池生产公司应和车企合作,按照国家标准对所生产的动力蓄电池进行编码。同时,车企还要委托新能源汽车销售商等通过溯源信息系统记录新能源汽车及所有人溯源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