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行业发展迅猛,有关身处其中的公司,一方面享受到了行业发展的红利,另一方面也面对日益增大的竞争压力,各中滋味只有自己才能明白。不过,受益于锂电行业需求的高速上升,设备公司普遍发展势头良好,下面盘点9家锂电设备上市公司的业绩以及盈利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
营收、净利双双上升
在盘点的9家公司中,营收、净利均保持上升,其中营收上升均保持在36%以上,增幅超过50%的有6家,超过100%的有3家,体现了设备行业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净利润上升方面,除金银河之外,其他公司也保持在30%以上水平,超过100%的同样有三家,其中科恒股份上升超过305%。
科恒股份在通告中表示,业绩同比上升原因重要有锂电正极材料订单同比大幅上升,以及新增合并浩能科技财务报表。科恒股份所从事的业务重要包括稀土发光材料、锂电池正极材料以及锂电池制造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正业科技营收、净利润上升均超过100%,正业科技2017年度业绩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98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16.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60.73%。
跨界并购加速,全面布局
2016年,科恒股份收购浩能科技,浩能科技重要产品为锂电制造设备如涂布机、辊压机和分切机等。2017年九月,科恒股份拟6.5亿收购万家设备100%股权,万家设备主营业务为混合反应用流体搅拌设备等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但是筹划重组7个月后,科恒股份在一月十八日晚间公布通告,因标的实控人被立案调查,公司终止收购万家设备100%股权事项,这也意味着科恒股份试图通过此次收购打造"材料+设备"双龙头业务格局的计划落空。
虽然科恒股份终止收购万家设备,但材料公司通过收购设备公司来实现双线发展已经成为行业的一大趋势。
近期,璞泰来拟收购超业精密100%股权,也是材料+设备布局的典型,通过业务链的延伸,一方面是提高公司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也是通过智能制造实现生产工艺、效率方面的突破。
锂电业务逐渐成为主力
由于设备公司的特殊性,盘点的大多数公司业务范围覆盖广泛,但随着新能源行业发展加速,锂电设备逐渐成为盈利的主力。
大族激光2017年度业绩快报显示,本报告期预计实现总营收115.60亿元,比上年度69.59亿元上升66.1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75亿元,相较上年同期上升122.08%。
有关业绩较上年度大幅上升原因,大族激光重要归因于消费类电子、新能源、大功率及PCB设备需求旺盛,产品订单较上年度大幅上升。2017年四月,大族激光新能源装备产品线从精密焊接事业部单独拆分出来,成立新能源装备事业部。
北方华创2017年度业绩快报显示,2017年度实现营业总收入22.28亿元,同比上升37.3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5亿元,同比上升34.52%。其中,新能源锂电设备主营业务收入约为1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5.06%。
北方华创在投资者交流平台表示,新能源锂电设备包括制浆设备、极片涂布机、强力轧膜机、极片分切机等,2017年上半年北方首批锂电池轧分一体设备成功进入客户产线,从目前掌握的订单情况来看,半导体设备仍将是公司电子工艺装备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
今天国际2017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亿元,同比上升42.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239.1万元,同比上升69.09%。以锂电新能源为主的其他行业同比上年上升60.6%,其中新能源行业同比上升276.62%。
聚焦锂电设备公司发展迅猛
先导智能和赢合科技作为聚焦锂电设备领域的公司,在2017年发展势头迅猛,净利润上升保持在80%左右。
先导智能2017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77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01.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38亿,较上年同期上升84.93%。
先导智能坚持做高端产品,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采购成本等保持锂电池设备毛利率水平。2017年先导智能13.5亿收购珠海泰坦新动力100%股权,泰坦新动力是一家专业研发、制造能量回收型化成、分容、分选、自动化仓储物流、锂电池电芯及模组测试设备的专业厂商。交易完成之后,先导智能的行业领先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赢合科技2017年度业绩快报显示,营业收入15.91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87.13%;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2.19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76.64%。
赢合科技从2015年率先提出"整线模式",取得领先优势,2017年,赢合科技子公司5526万元竞得惠州东江产业园10.24万平方米国有土地使用权,拟用于锂电池自动化生产线建设、智能厂及运营管理系统展示项目。
综述: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几年,锂电设备依然保持高速上升,但竞争亦开始加剧,资本动作频频,并购整合加速进行。设备公司保持较高的利润率原因一方面在于技术更新换代,另一方面规模化发展在解决产量瓶颈的同时降低成本,从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价格战对行业发展的伤害。
来源:锂电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