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订单靠抢 车企争相涉足上游保供

2023-10-23      286 次浏览

近期,动力锂电池原材料紧缺、价格高位运行,倒逼车企上调产品终端售价。为保障动力锂电池稳定供应,车企纷纷涉足上游产业链,强化合作以控制成本。


动力锂电池供不应求


"今年以来,动力锂电池价格上涨15%-20%。有些大厂的电池订单得靠抢。"某知名电动汽车市场部负责人透露。目前,电池厂商的产线多处于满产满销状态,刚生产下线的电池很快就被拉走售罄。


新能源汽车及储能产业快速发展,带动动力锂电池需求提升。高工锂电(GGII)预计,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25%以上,全球动力锂电池出货量将达到1550GWh;同时,储能市场拐点加速到来,预计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达到416GWh。


传统车企电动化转型加快,造车新势力日益壮大。日前,威马汽车、合众汽车、零跑汽车、高合汽车先后递交赴港上市材料。


大众汽车预计,到2030年公司全球售出的汽车中有二分之一将是纯电动汽车,销量至少将达到500万辆;在我国市场,大众汽车计划到2025年交付约150万辆新能源汽车。宝马集团透露,2022年其量产及试生产纯电动汽车型将达15款;基于全新构架的"新世代"车型将在2024年试生产,并于2025年亮相;到2025年年底,宝马集团计划在全球交付200万辆纯电动汽车。


"国内优质电池产量有限,部分高端车型电池属于定制化生产,部分车企为了如期交付车辆,只能加价保障电池供给。"有车企负责人表示。TSLACEO埃隆·马斯克预计,电池将在2-3年内成为行业发展"限制因素"。


"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速度远超行业预期,比亚迪、CATL等一线电池厂商的产品非常抢手。尽管电池厂加紧建设厂扩产量,但新建产量释放尚需时间。预计2023年以后国内电池产量将陆续释放,届时供给紧张状况将得到缓解。"某新能源行业分析师表示。


电池厂商夹在中间


有关动力锂电池公司而言,飙涨的原料价格是其要面对的挑战。百川盈孚数据显示,三月二十三日国内电池级碳酸锂报价为51.75万元/吨;国内工业级碳酸锂报价为49.75万元/吨,同比涨幅均超480%。


近期,CATL多次上调动力锂电池价格。CATL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公司相应动态调整了部分电池产品价格。"比亚迪早在2021年十月底就公布提价函,CO8M等电池产品价格上涨不低于20%。


"电池厂商夹在中间。尽管原料成本大幅上涨,但电池产品提价幅度过大,又担心丢了市场。"广东某二线电池厂商负责人刘先生告诉我国证券报记者,头部电池厂有关上游资源的议价能力相对更强,拥有的资源储备较多。二、三线电池厂由于资金有限,不敢大量囤货,只能接受高昂的现价原料,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


电池成本上涨最终还是要向车企传导,并引发近期车企纷纷涨价。据不完全统计,春节过后,超过20家车企宣布因电池等原料价格上涨而提价。其中,TSLA3次提价,多款车型上涨1万-2万元不等;比亚迪今年以来第二次涨价,上调幅度为3000元-6000元不等;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新势力的产品价格上涨超过1万元。


我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本轮原材料价格超常规上涨,背离了正常供需关系。上游公司定价应回归理性,车企也要稳住阵脚。


车企向上游拓展


为保障电池供应链稳定,车企纷纷向上游布局。


比亚迪旗下拥有动力锂电池、半导体、整车研发生产全产业链,布局上游走在行业前列。盛新锂能三月二十二日通告称,拟通过定向发行股票的方式,引入比亚迪作为战略投资者,计划募资不超过30亿元,双方将在锂产品领域开展长期合作。


原材料购销合作方面,比亚迪计划向盛新锂能购买碳酸锂、氢氧化锂、金属锂等产品,月度需求数量按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原材料加工合作方面,比亚迪需委托第三方加工的锂矿资源,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委托盛新锂能进行加工。盛新锂能承诺,同等条件下优先保障比亚迪的锂盐加工产量;同时,双方在上游矿产资源方面开展合作,共同寻找优质矿产资源,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业务和技术的深入合作,保障供应稳定性以及成本优势。


大众汽车三月二十一日宣布,和华友钴业、青山集团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大众汽车和华友钴业、青山控股组建合资公司,共同投资在印度尼西亚布局镍钴资源开发业务,打造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新能源动力锂电池镍钴原料制造体系,建设先进的动力锂电池原料制造基地。据了解,该合资公司规划建设年产约12万吨镍金属量和约1.5万吨钴金属量的产量,可满足约160GWh电池所需的镍钴原料供应。


同时,大众汽车和华友钴业组建下游合资公司,重要从事镍钴硫酸盐精炼、三元前驱体以及三元正极材料生产制造等业务,加强前驱体、正极材料等全产业链的技术创新协同,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锂电材料一体化制造平台。


大众汽车表示,此次合作将有助于实现大众汽车集团电池成本降低30%-50%的长期目标,同时通过技术协同不断提升动力锂电池能量密度等关键性能。


针对原材料成本上涨,陈士华建议,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供需对接。政府主管部门及相关行业协会积极组织、引导上下游公司开展行业自律工作,倡导行业和行业之间、公司和公司之间形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协作关系,防止原材料价格短时间波动过大影响经营计划。同时,加快上游在建项目产出,统筹构建储备体系;加快构建回收利用体系,强化动力锂电池溯源管理,规范电池回收渠道,加快梯次利用、回收利用各环节标准体系建设。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