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行业今年的发展情况

2018-08-08      1573 次浏览

今年是锂电行业发展的关键一年,有成果也有不足,小编在此盘点下2013锂电界大事件,以回报读者朋友们对本网的支持,对锂电行业的关注。承接上篇:

1月3日三井化学与台塑拟在华组建电解液项目

三井化学公司(MitsuiChemicalsInc.)与台湾塑胶公司(FormosaPlasticsCorp.)共同宣布,双方将于2014年3月份在中国投资2,000万美元组建一家合资公司,生产并销售用于制造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溶液。该公司预计将于2014年5月份展开商业运作,运营初期每年将生产5,000吨电解质溶液。

1月15日美国新技术使锂电池储能提高5倍

美国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了一个巧妙的“蛋黄壳”设计,使得锂离子电池的存储能力比当前的商业技术高出5倍以上,创造了新的储能世界纪录。这种技术能让锂离子电池的阴极在1000次的循环充放电后,仍保持较高的性能,从而为新一代更轻、更持久电池在便携式电子产品与电动汽车上的应用铺平了道路。

2月21日南加州大学取得锂电池重大技术突破

南加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锂离子电池新技术研究通过采用蛋状多孔的硅纳米粒子代替传统石墨阳极能获得更大的锂离子储藏能力。

这项技术采用了成本较低、潜力较大的硅材料,其表面经过腐蚀加工得到大量的孔,提高了锂离子扩散的效率。在测试中,这个新的设计可以持续完成2000次的充放电循环,更大的优势出现在速度和储量上。这将极大地提高目前电动车、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充电效率,充电时间极大缩短。

3月7日美国研制出可拉伸锂离子电池

美国西北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的科研人员首次展示了可拉伸的锂离子电池,这种柔性器件能够为创新性电子设备提供动力,真正实现电子装置和电力来源的小型化、延伸性集成。这款可拉伸电池的功率和电压都与同尺寸的传统锂离子电池无异,但它的柔韧特性却使其能够拉伸至原有尺寸的3倍,而不影响自身的功能和运行,并能在之后恢复至原有大小。实验证明,可拉伸锂离子电池能反复充电20次左右,基本不会对电池容量造成损害。

4月18日美国新型锂离子微电池问世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的一种锂离子微电池,据报道,其充电速度对比其他技术要快上1000倍。使用该技术制成的电池据称是世界上性能最强大的,它的大小不过数毫米,同时避免了续航和性能之间的折衷。通过改变它的结构,科学家还能优化出更多的电量或者续航时间。据预测,这种电池技术能把设备的体积缩减30倍,还能帮助延长广播信号最高30倍。但是,该技术距离商业应用还有一段距离,研究人员计划把该技术整合到其他电子部件中,同时也在研究低成本的生产工艺。

4月24日全球燃料电池首个水激活充电器研发成功

瑞典科学家亚研发出全球第一个水激活充电装置——PowerTrekk的充电器。该充电器基于微型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它能用普通的水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其功率可达3瓦。PowerTrekk是一款便携式的燃料电池,可以提供直接的燃料动力源以及拥有一个储能缓冲器。它可以通过USB与手机紧凑连接,当普通的水被倒入其中小的一次性金属圆盘内后,氢气将被释放,并与氧气结合成化学能再最终转换成电能,产生的电力能够让iPhone的电池充电饱和率处于25%~100%之间。

5月24日德研发新型锂硫电池

德国弗朗霍夫材料与光束技术研究所开发出一款新型锂硫电池。该电池通过特殊的阴极与阳极材料组合,使其充电循环次数提高7倍,从不到200次扩大到1400次。据称,锂硫电池的能量密度可达到600Wh/kg,中期可实现500Wh/kg,而目前使用的锂离子电池顶多达到250Wh/kg。这意味着以同等的电池重量,行驶里程将扩大一倍。

7月9日美国成功制造出3D微电池

美国一项研究利用3D打印技术成功制成了只有沙粒大小的3D微电池。这种电池将来有望为微米乃至纳米器件提供能量。研究者、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尚佩恩分校在读博士生孙说,大约10年前美国科学家就提出了3D微电池的概念,过去的制备方法都基于较为成熟的微电子技术以及新兴微加工技术,不仅成本较高,而且一直没有获得理想的成果,所以他们转而开始采用方兴未艾的3D打印技术。

7月16日新型燃料电池催化材料耶鲁大学研发成功

耶鲁大学研究人员合成了银-钯核壳燃料电池催化剂,可支持多壁纳米碳管结构并应用于燃料电池中。新的催化剂具有独特的核壳结构,外面包裹的较薄的壳体为钯,其中的核心部分为银。银粒子外部的钯涂层覆盖并包裹住多壁碳纳米管,进一步减少氧化乙醇中氧分子的含量。研究者在实验中发现,电解质中的Ag@Pd/MWNTs多壁碳纳米管能够在含有甲醇和乙醇杂质的环境下基本保持正常性能。在含有甲醇的电解质中,采用Ag@Pd/MWNTs催化剂的多壁碳纳米管的电流密度下降了0.18mA/mm2,若采用铂催化剂,电流密度下降幅度则提升至0.97mA/mm2,而单采用钯催化剂,电流密度下降幅度也相当大,达到1.09mA/mm2。在含有乙醇的电解质中,采用Ag@Pd/MWNTs催化剂的多壁碳纳米管的电流密度下降了0.12mA/mm2,铂催化剂与钯催化剂的配置则分别使电流密度下降0.87mA/mm2和2.13mA/mm2。

8月2日日本研发锂离子电池新材料

日本信越化学工业目前宣布已经成功开发出一种智能手机、电动汽车(EV)使用的锂离子充电电池新材料,该材料不但可以缩减电池体积,最重要的是能够将锂离子电池电量提升10倍,预计将在3至4年后量产,主要供应给日本国内外电池厂商。信越化学工业开发出的是一种薄板材料,专门用于锂离子电池储存电能。目前主流的锂离子电池都是用的是碳素材料,信越化学工业运用多年积累的加工技术,使用硅酮代替了碳素材料,尽管硅酮比碳素材料造价更高,但是其电量储存能力却达到了碳素材料的10倍,这样一来便可以解决智能手机用户频繁充电的烦恼。

9月3日澳科学家用石墨烯制造出超级电容

澳大利亚科学家用石墨烯制造出了一种更致密的超级电容,其使用寿命可与传统电池相媲美,且能量密度为现有超级电容的12倍,可广泛应用于可再生能源存储、便携式电子设备以及电动汽车等领域。

超级电容的最大优势是使用寿命长和充电快捷,但其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能量密度比较低,目前的超级电容的能量密度仅为5—8小时瓦/升,这意味着超级电容要做得很大或者必须经常充电。莫纳什大学材料工程学教授李丹领导的研究团队研制出了一种能量密度为60小时瓦/升的超级电容,其能量密度可为目前的超级电容的12倍左右。

10月1日NEC研发新一代铁锰锂离子充电电池

NEC、田中化学研究所、积水化学工业宣布,三家公司与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共同开发出了使用新型铁锰类正极的新一代锂离子充电电池。该电池的特点是能量密度高达271Wh/kg。与已在固定式蓄电系统及车载用途实现实用化的、采用锰尖晶石类正极的锂离子充电电池相比,这一能量密度约相当于其1.7倍。

另外,NEC还开发出了导电剂使用碳类材料—碳纳米角等的氧化硅类负极,为配合铁类氧化物正极调整了成分。NEC和积水化学工业共同开发出了含有耐高电压性出色的氟化醚的电解液。研发人员将采用铁锰类正极的锂离子充电电池充电至最高4.5V,确认可稳定工作。NEC使用新开发的铁锰类正极、氧化硅类负极及耐高压电解液,试制了8Ah级别的层压型电池单元,并证实其能量密度达到了271Wh/kg。

10月15日松下拟退出等离子业务或转向锂电池业务

松下电器从印度企业巨头“信实集团”获得了用于手机基站的锂离子电池订单。由于新兴市场国家供电不稳定,基站停电时的备用电池需求有所增加,松下有意扩大该项业务。

据悉,松下电器计划到2015年度,把包括印度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基站电池销售额增加数百亿日元,有意将基站电池“培养成为电池业务的支柱产业”。

10月17日美国科学家开发出能多次折叠的纸电池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一种纸基锂离子电池,能做多次对折,由于折叠后变得更小,表面能量密度和电容可增加14倍。这种折叠纸基电池有望进一步开发为多用途的高性能电池。随着几何折叠算法、计算机工具和机器人操作的发展,更复杂的折叠型将会开发出来大规模制造,并用于商业用途。

10月17日三星展示柔性固态电池不怕火烧

三星的新电池在韩国能源展上进行了亮相。由于这种电池生产使用的是非液体电解质,所以它并不具备可燃性,从而提升了安全性能。这种电池还能够被扭曲和弯折,甚至是叠放在一起使用来提供更高的能源密度。而预计会使用这种电池的设备包括曲面手机,还有可穿戴设备。三星目前并未公布这种电池会在何时被应用到设备当中。

10月30日美特斯拉松下携手扩大锂电池供应

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宣布与日本松下电器达成协议,松下将在未来四年为特斯拉提供20亿颗汽车用锂电池,预计上述交易价值高达70亿美元。此前两年松下为特斯拉供应的汽车用锂电池数量累计达到2亿颗。其提供的锂电池将会用在已经量产的特斯拉ModelS以及预计在2014年底开始生产的SUV多功能运动汽车ModelX上。松下曾表示,其专为特斯拉开发的圆筒形电池,在整合入汽车电池组后,使得特斯拉明星车型ModelS在蓄满电的情况下可行驶大约265英里(约合439公里)。

此外,特斯拉还宣布在北美洲西海岸打造的“超级充电站走廊”已经正式投入运作。这条走廊从美国的圣迭戈一直延伸到加拿大温哥华,在6个主要城市安装了超级充电站,这意味着特斯拉的车主将可以在北美西海岸沿线快速、免费为汽车充电,从而实现长途旅行。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