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新规今天(8月1日)起正式实施,我国开始对动力蓄电池生产、销售、使用、回收等全过程进行信息采集,监测各环节主体履行回收利用责任情况。昨天,工信部启动了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标志着这项工作迈出关键一步。这个平台具体如何运行?动力电池的回收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车辆使用过程中电池的任何变动都将被传到平台
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是落实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的国家平台。这个平台包括两个功能模块,一是车载模块,二是回收利用模块。在车载模块,首先是电池生产企业根据国家标准对电池进行编码,将相关信息传输到整车生产企业,然后完成车辆和电池信息清单的汇集和匹配工作。随着车辆的销售,匹配之后的信息将传输到溯源管理平台。
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王震坡说,接下来电池的任何变动都将被传到平台。在车辆使用过程中,如果有电池维修保养的信息或者电池退役的信息,由整车生产企业负责将数据传输到平台。同时,在车辆生产以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电池,将由整车厂退回到电池生产企业进行维修和处理。由电池企业确定要报废的电池,将由电池生产企业直接将信息报送到平台。
当然,还有一部分车辆是采用动力电池更换模式运行的。这些车辆每次更换电池,都要由电池更换企业将信息直接报送到平台。
全生命周期监管信息汇总形成大数据
电池退役离开车辆后就进入了平台的回收利用模块,电池回收拆解企业、梯次利用企业和再生利用企业将报送电池相关信息。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数据资源中心副主任陈平说,这样就能对电池的回收利用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监管。当电池包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报废而退役时,他们可以追踪到该包何时退役、退役后进入了梯次环节还是最终的拆解再生。这样一来,通过全流程分析,他们可以掌握每一个电池包全生命周期的物质流向,并可以对各环节涉及的相关企业主体的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同时,所有报送信息汇总就形成了大数据,可以用于了解全国范围内新能源汽车的报废情况,以及电池退役的区域分布,方便相关企业建设服务网点。
启动国家平台是动力电池溯源管理的关键一步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指出,国家平台启动运行是动力电池溯源管理走出的关键一步,具有重要意义。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已经超过210万辆。辛国斌判断,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量不断扩大,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问题会逐步凸显。他说,据估算,到2020年后动力蓄电池将逐步进入规模化退役期。动力蓄电池退役后,如处置不当,随意丢弃,一方面会给社会带来环境影响和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同时,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还面临成本问题。有测算显示,用最广泛的湿法回收一吨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成本是8500元左右,而其中的贵金属再生材料却只能卖8100元左右,相当于还要亏损400元。
辛国斌说,接下来要做好标准化支撑,争取在今年年底前再发布一批梯次利用、电池拆卸的国家标准;同时,努力提升技术水平。要充分发挥行业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推动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资源化、规模化、高值化发展。充分利用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优势,突破一批快速检测、分选重组、残值评估、综合利用等方面关键共性技术和装备。
专家:电池回收利用需要多方形成合力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表示,因为汽车的销售是按照车企所建立的销售渠道实现的。毫无疑问,每个车企跟每个用户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这个体系,建立一个回收网,可行而且便捷。生产企业并不是电池的生产商,要让电池生产企业也成为这个回收体系的重要一员,包括向生产企业提供一些技术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