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面临新挑战 日韩企业卷土重来

2018-08-05      900 次浏览

股价再创新高,市值突破2000亿元。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时代”)在国内动力电池行业一枝独秀。近日,在众多车企的追捧下,宁德时代正加快在全国“跑马圈地”。


数据显示,宁德时代在全球和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7%和29%,排名全球第一。此前宁德时代在德投资2.4亿欧元建生产基地,标志其踏入以往被日韩企业占据的欧洲市场。无独有偶,7月17日,韩国LG化学在南京投资20亿美元的电池项目落地。随着补贴减少,日韩企业窥见市场机会,在华“卷土重来”。


除了应对步步接近的海外对手以外,宁德时代还需解决自身的盈利增长问题。这家成立仅7年的行业龙头的地位并非稳如泰山,在未来万亿元级别的动力电池市场里,正涌入更多的玩家,行业的格局日渐清晰,硝烟从国内蔓延到海外,竞争呈现白热化状态。


龙头企业的材料“命门”


作为行业龙头,宁德时代在行业激烈竞争中仍不能高枕无忧,近期动作频频。除了此次和广汽集团共出资10亿元成立合作公司,不久前宁德时代还获得了宝马集团40亿欧元订单,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合作宝马方面表示将为宁德时代购买钴等原材料。


除了争夺下游厂商以外,把握产业链上游也逐渐成为动力电池领域的竞争趋势。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认为:“动力电池企业要做大做强,成为行业龙头企业,必须向上下游延伸,避免资源被‘卡脖子’的情况出现。”


宁德时代在此前发布的招股书中提到,钴、锂等原材料的上涨对电池企业构成实质性影响。据了解,2017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毛利率为35.25%,同比下降9.59%,降幅明显。


宁德时代毛利率下降有多重原因,而其中包括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电池价格下滑的双重压力。从材料成本上看,2015~2017年,宁德时代在正极材料上的采购总额占比最高,分别为5.56亿元、17.64亿元、33.82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在三元锂电池的四大主材中,正极材料需要的原材料为镍、钴等,钴的产量储量较少且价格较高。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90%以上的钴依赖进口,其中84%进口自刚果(金),产能高度集中导致全球钴资源基本被刚果(金)垄断。从价格上看,2015年底以来国内金属钴价格涨幅已超过230%。


据中银国际证券分析,2018~2020年预计钴矿供应量分别为11.99万吨、13.47万吨、14.62万吨,同期终端实体需求预测分别为12.43万吨、13.45万吨、15.14万吨,从数据可看出钴供需格局偏紧。业内人士表示:“钴的价格总体还是处于较高水平,如果动力电池体系不改变是不会降下来的。”


对于宁德时代而言,此前曾提出2020年产能达到54GWh,而高产能背后需要有足够的原材料来源。本报记者向宁德时代市场部负责人咨询原材料供给问题,但对方并未透露。


值得注意的是,在钴等原材料上涨的同时,动力电池的价格却不断下降,这将给宁德时代降成本方面带来更大压力。数据显示,2015~2017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系统销售均价分别为2.28元/Wh、2.06元/Wh和1.41元/Wh。


业内人士表示,行业价格战一直在持续,价格下滑与行业的激烈竞争以及补贴政策退坡有关。数据显示,2017年底动力电池价格较2017年初下滑20%~25%。2018年第一季度,三元动力电池包价格下滑至1.3~1.4元/Wh。


在市场价格战中,主导原材料价格和供应量变得更为重要。上述宁德时代内部人士表示,目前动力电池的原材料来源于外部采购,布局上游以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开展。7月5日,天华超净发布公告称与宁德时代拟共同成立合资公司,重点对正极材料科技研发等进行投入。此前,宁德时代还通过控股北美锂业布局锂资源。


日韩电池“鲇鱼”竞争


宁德时代在遭遇毛利率下滑、降成本压力较大等内部问题时,海外的对手也正在悄悄接近。


7月10日,特斯拉与上海市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标志着特斯拉超级工厂正式落户上海,业内人士分析,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将引发“鲇鱼效应”,给国内自主品牌带来危机感。上述消息传出后两天,作为特斯拉独家电池供应商的松下表示愿意与特斯拉在中国建厂方面进行合作。


特斯拉一来,加上松下公司的积极表态,牵动了动力电池自主品牌的神经。有业内人士坦言,对于宁德时代而言,最强劲的对手就是松下。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中,宁德时代以全年12GWh的出货量位居第一,松下紧随其后,出货量为10GWh。


日韩企业相比国内自主品牌,在动力电池制造上的价格和技术上都存在优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认为,目前中日韩企业技术储备比较,韩企在三元锂电池方面略有领先,日企则在下一代固态锂电池更优,但中国与前两者差距并不大,有望在10年后赶超。


宁德时代能够后发先至,与我国市场和政策机遇密不可分。证券分析师罗神认为,我国目前占据全球46%的市场份额,是全球最大市场,且增长速度很快。


在宁德时代羽翼未丰时,政府的补贴政策给予了很大助力。墨柯分析称,当时国内市场存在着限制日韩企业发展的“玻璃门”,缓和了外资品牌带来的冲击。也因此,近三年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系统销量分别为2.19GWh、6.80GWh、11.84GWh,一举超越了日韩企业登顶。


墨柯表示:“像宁德时代这样发展快速的企业,有机会在2020年新能源补贴关闭后和日韩企业有一较高下的能力,但多数国内电池企业技术上还比较落后,若无政策上的限制和保护,未来会受到比较大的冲击。”


日韩企业早已对国内市场虎视眈眈,2015年时,松下、三星SDI与LG化学分别在大连、西安以及南京布局动力电池工厂,尽管在价格和技术上存在优势,但产品无法登上新能源动力电池白名单,从而无法获得政府补贴,最终销量惨淡,发展并不顺利。


恰逢中美贸易战时期,继续将外资品牌拒之门外已变得不合时宜,今年4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新确立的动力电池行业白名单不与补贴挂钩。随着保护政策逐渐松绑,加之自主品牌创新能力较弱,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外资企业也有卷土重来的趋势。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国内动力电池总产能135GWh,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约36.4GWh,这意味着动力电池的产能利用率只有近40%,即使是宁德时代,2017年的锂离子电池产能利用率也仅有75.54%,同比下降了16.25%。


有业内人士认为,行业近60%的过剩产能会对社会资源造成较大负担,目前引入外资企业并非坏事,外资企业作为“鲇鱼”可以促进国内行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给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大企业带来危机感。


新技术淘汰旧产能


天津巴莫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孟涛在2018年3月份的演讲中提到,国内动力电池的市场显著矛盾是产能不断扩张,高端产品产能严重不足,市场供给仍然比较紧张,呈现出结构性的产能过剩。


在动力电池行业内,一度出现产能扩张的“大跃进”时代。2016年11月,工信部组织形成了《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该稿件对锂离子电池企业的产能要求从之前的0.2GWh提升到8GWh,上涨了40倍,导致行业扩充产能成为常态。


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统计,2016年动力电池产能为101.3GWh,而2017年产能则达到230.1GWh,同比上升超过127.15%。行业在短时间激进扩充产能的后果是低端产能过剩风险上升,上述《征求意见稿》至今也未进一步出台正式文件。


目前三元锂电池炙手可热,各大厂商加快布局生产线,却可能带来不可测的风险,就像巨型的大船将难以掉头。天风证券研报显示,目前动力电池行业仍处于发展期,现有锂电池技术不排除出现颠覆性技术的可能。


前沿技术对行业的变化显而易见,宁德时代的崛起与押注三元锂电池不无关系,但目前三元锂电池比能量很难突破400Wh/千克,此外还面临着原材料压力、使用寿命短等问题。


在三元锂电池之后,欧阳明高认为固态锂电池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代动力电池,而目前美国、欧洲、中国以及日韩都在投入研究,其中丰田主打固态锂离子电池,并准备在2022年实现商业化。


墨柯指出,动力电池毕竟根子上属于技术主导型产业,未来一旦革命性新技术实现应用(如固态锂电池),好不容易形成的行业格局将会被颠覆。在构成上,固态电池和锂电池有很大区别,甚至不需要锂电池四大核心材料中的电解液和隔膜,这意味着整个锂电池的产业链可能被颠覆,现有的旧产能将完全被淘汰,行业格局也将重新洗牌。


宁德时代相关负责人认为,目前全球各大厂商都在研究固态电池,宁德也不例外,并且在国内还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但固态电池距离产业化至少还有5年时间,短时间内要出现颠覆性技术并不现实。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