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危害及回收利用

2022-03-21      3387 次浏览

废旧锂电池处理起来相当麻烦,乱丢乱扔对环境的破坏相当的大。目前市场上为电动车配置的电池主要包括传统的铅酸电池和新兴的锂电池,锂电池的回收利用情况则完全不同。目前国内锂电池回收不成体系,回收企业少,技术落后。


废旧锂电池的危害


报废后的锂电池,如处理处置不当,其所含的六氟酸锂、碳酸酯类有机物以及钴、铜等重金属必然会对环境构成潜在的污染威胁。而另一方面,废锂电池中的钴、锂、铜及塑料等均是宝贵资源,具有极高的回收价值。因此,对废锂电池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处置,不仅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而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当废旧锂池被当做垃圾丢弃、进入大自然之后,其中的重金属并不能被生物降解,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据统计,一节废旧电池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的失去价值,一节钮扣电池能污染60万升水。


废旧电池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其中所含的少量的重金属上,如铅、汞、镉等。这些有毒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内,长期积蓄难以排除,损害神经系统、造血功能和骨骼,甚至可以致癌。


1.汞(Hg)具有明显的神经毒性,此外对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也有不良影响,会造成脉搏加快,肌肉颤动,口腔和消化系统病变;


2.镉(Cd)元素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内,长期积蓄难以排除,损害神经系统、造血功能和骨骼,甚至可以致癌;


3.铅(Pb)会引起神经衰弱、手足麻木、消化不良、腹部绞痛、血液中毒和其他的病变;锰会危害神经系统。


废旧锂电池回收再利用现状


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以及政策和市场的推动,使我国成为全球最主要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和消费国。大量锂离子电池进入市场,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和再利用问题也成为行业重大挑战。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锂电池的容量、放电效率以及安全性等各方面性能均会出现明显下滑。对于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应用需求的锂电池,回收可以有效发挥其“剩余价值”。


现阶段我国废旧锂电池回收体系尚不健全,回收技术和商业模式还没达到成熟的标准。目前,利用技术不成熟,收购网络不完善,管理措施不健全,支持政策不到位等问题仍在困扰着我国锂电池回收行业,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尚待探索。


梯次利用的体系不健全,仍是目前旧电池回收领域面临的最大问题。电池容量达到何种程度可以进入下一阶梯利用,达到何种程度不能进行梯次利用而需要进入回收程序,目前没有明确标准。目前能够应用于梯次利用的早期动力电池只有极少数优质磷酸铁锂电池,其余电池包括三元电池在内都不具备利用价值。使用一段时间后,三元电池很难保证电池内部材料电化学性能均一性,用于梯次利用存在安全风险。成组电池如果拆解会大幅度增加成本,只有不拆解电池包直接进行应用才有价值。


废旧锂电池如何回收利用?


一是研究电池标准化并落实可追溯体系。加强对动力锂电池的结构设计、连接方式、工艺技术、集成安装等标准化进行研究,尽快制定动力电池编码强制标准,将可追溯系统与新能源汽车产品公告管理挂钩,确保电池全生命周期信息记录,提高检测评估的便利性和准确性。


二是加大电池回收再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加大对废旧锂电池拆解、重组、测试和寿命预测等关键技术进行攻关,提高其技术成熟度和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同时,提高电池拆解、重组及回收技术的自动化水平和回收效率,使动力锂电池回收再利用具有经济可行性和安全性。


三是制定和实施动力电池回收奖惩措施。制定动力锂电池回收再利用激励实施细则,建立赏罚机制。比如,对未按照回收政策履行责任义务的企业进行惩罚,对电池回收企业和电池再利用企业按照电池套数、容量等方式进行补贴,实行税收优惠,确保回收再利用企业的经济性;对消费者可采用押金和奖励并行的制度,培养消费者动力电池回收的意识。


四是鼓励商业模式创新试点和推广应用。积极创新商业模式,积累经验后对具有推广价值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复制。落实动力锂电池回收再利用体系建设,并利用补贴机制和优惠政策,提高企业和消费者的积极性,但避免一些投机企业为了补贴跟风进入这个行业,形成公平和良性的竞争机制,以有利于产业健康发展。


废旧锂电池环保处理工艺:粗碎机—微粒粉碎机—微粉分级机—旋风分离器—脉冲除尘器—高压风机,锂电池粉碎机整个回收过程全部实现了工业自动化,回收效率高,处理能力强,每小时处理量为500千克,年处理量达到5000吨,废旧锂电池有价组分回收利用率达90%以上。


废弃锂电池若不系统处理回收,会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如果废锂电池能得到充分回收,每年可回收钴240吨,仅这一项就价值4000万以上。电子科技的发展给锂电池行业带来了爆发式的发展,废旧锂电池的回收处理也越来越被重视,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弃锂电池处理不当会给环境带来污染,不要随意丢弃。应分类处理交给专业的废旧锂电池回收处理部门。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