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 电池公司有必要"慌"吗?

2023-07-19      241 次浏览

近日,又一家手机公司准备造车的消息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骚动。


二月十九日有报道称:小米"确定"造车,且这将是其战略级决策。二月二十一日,小米官方回应:"(小米集团)一直关注电动汽车生态的发展,并就相关行业态势进行持续评估及研究。但就电动汽车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


这一模棱两可的回复似乎是坐实了其要造车的动作,随后资本市场立刻做出反应,当天小米股价应声大涨。


事实上,小米旗下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此前还参和了国内某电池公司的增资。虽然这可能和小米造车并无直接关系,但不免令人浮想联翩。


其实,关于小米要"造车",业界并不意外,同为手机巨头的苹果、华为均已明确表态进军汽车领域,且苹果要自己造车。手机或者说互联网公司接二连三向汽车领域挤入也有着客观原因: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的智能电动汽车将是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由于电动化、自动驾驶和数字化的应用,汽车的含义正在发生剧变——从当前的出行工具逐渐转变为智能移动终端。在智能移动应用领域长袖善舞的手机和互联网公司垂涎这一市场就不足为奇。


然而,和苹果、华为进入造车领域不同,动力锂电池产业界对小米"造车"有些担忧,这家擅长以"夸张性价比"作为打法的手机公司,会否在造车领域也采用类似手法?


小米造车可能带来的冲击


众所周知,在智能手机领域,小米以"几乎相同的配置,近乎一半的价格"的高性价比产品圈粉无数,并拿下了众多市场份额,小米会不会用一贯的打法,进入汽车领域?


小米在智能手机领域这种打法背后依仗的是其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而假如其打算在造车领域复制这一风格,恐怕会对产业链引起不小的震动。


对此,有业内人士曾担忧地指出:"小米的进入,会不会扰乱原有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价值、利润分配平衡,通过其较为强势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挤压上游电池、电机、电控以及其他各零部件的利润?"


这个担心不无道理,假如小米继续复刻其在智能手机"性价比"上的手法,价值20万元的电动汽车它只卖10万、15万元,势必会压缩产业链各环节的合理利润,而这无疑会搅动已经进入良性竞争的整个链条的市场格局。


在电动汽车中,动力锂电池是整车成本的"大头"。假如小米造车,且复刻其"价格屠夫"手法来抢占市场,势必会重点指向动力锂电池环节要求降本。


动力锂电池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成本下降已经有了一套相对成熟、良性的发展规律,目前产业界正通过材料、技术、系统、规模等多种渠道降本,但技术的提升非一朝一夕,产业链降本也是循序推进。当然,这并不排除部分公司为了依托小米这个品牌和客户优势,再次掀起"价格战",这会不会再次搅起一波腥风血雨?


小米造车的压力


聊完小米可能对动力锂电池产业出现的影响外,我们再来看下小米造车要面对的压力。


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已经处于快速扩增产量的上升阶段。而作为"小白"的小米要搞定汽车设计、平台研发,以及真正量产,估计至少得3到5年后了。按照目前的新能源公司发展速度,3到5年后的场景很可能是:领头羊的TSLA新车交付能力已大幅上升,而造车新势力已经"羽翼丰满",传统汽车已在新能源赛道上全力反扑。那时小米汽车的竞争环境会有多激烈可想而知。


除了竞争环境恶劣外,还有个更致命的问题,低价抢市场的打法已经被一众车企抢先使用。


以TSLA为例,2020年九月,马斯克在TSLA电池日上提到: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制造出售价2.5万美元的配备新电池的纯电动汽车。


在降本方面,国内造车新势力如小鹏、合众等已经有所动作,如小鹏热销的G3、p7车型,已经开始推出成本更低的磷酸铁锂版本,合众也将部分热销车型切换为磷酸铁锂离子电池


此外,国内传统车企也已在低价车方向上"尝试探底"。比如上汽通用五菱推出的爆款神车——五菱宏光MINIEV,其起售价甚至不足3万元。


事实上,从汽车销售区间来看,以低价著称的经济型车辆是竞争最为激烈的区间,小米假如要在这一领域参和竞争,势必会"压力山大"。


那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性:面对如此激烈的经济性车市场,可能小米本就没有直接参和价格竞争的打算?


这个猜测的依据是对目前小米申请相关汽车专利的研读。


近日,有媒体统计发现,"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下的5000条专利,筛选出64条专利和汽车有关。经查询,确实有一些诸如"车辆速度控制方法及装置"、"汽车鸣笛音量调节方法及装置"等和自动驾驶有关的专利。但假如仔细阅读这些专利内容,会发现这些专利仅仅让小米处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初级阶段。换言之——这些专利并不是那么"硬核",在市场中没有太大的竞争力。


同时,这64条专利中还有11条是和"用户体验"相关的专利,这其中涉及到安全驾驶、路况导航、车内通信等方面。不难发现,这些专利的内容都是在以软件为媒介,提高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的体验。


这种偏向于软件、用户体验等方面的专利布局想必和小米作为智能手机厂商,已经在用户体验方面积累了多年相关经验和下一步布局有关。读出了小米的专利布局方向,小编推测,小米布局汽车可能会走的路线——以软件为载体,通过改善车载系统方面的功能,进军车载智能移动应用领域。届时,小米要不要自己去造一辆车似乎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新的智能移动终端中抢占价值洼地,这一点和华为似乎有些类似。


当然,我们对小米造车还是要继续观察,向来以苹果前CEO乔布斯为偶像的雷军,万一真的眼红苹果造车出现的利润和高估值,而决定亲自下海造车,那时会有何打法,仍值得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