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在反复充放电后,锂离子电池材料周边会形成一个非活跃层(inactivelayer),影响电池的性能。为此,一直化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研究出新方法,防止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分解。
该团队由乔治亚理工大学(GeorgiaTech)的ElsaReichmanis及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StonyBrookUniversity)的AmyC.Marschilok牵头,制作了单壁碳纳米管(single-walledcarbonnanotube,SWNT)网状结构,可利用ppBT(poly[3-(potassium-4-butanoate)thiophene])将SWNT固定在电池材料上。
ppBT的羧酸根基团(carboxylategroups)可和电池材料的极曲面(polarsurface)相配合,噻吩骨干(thiophenebackbone)可利用π-键合(π-bonding)和SWNT发生接触,电子可在SWNT-ppBT网状结构内流动。电池材料周边的纳米管网络呈现多孔结构,可供锂离子在电池材料中移动,还能防止电池材料膨胀。
该系统可和两类电池阳极材料搭配——磁性纳米颗粒物(magnetitenanoparticles)及硅纳米颗粒物(siliconnanoparticles)。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niversityofIllinois,Urbana-Champaign)的聚合物及电子材料专家paulV.Braun指出,该项研究证明新方法可实现电池性能最大化,要对该款电池电极进行全盘的整体设计,考虑锂离子及电子的传导性、活动空间及特定的化学反应等相关因素。
Reichmanis表示,该方法对电池技术研发起到了助推用途,在部件制造时需确保材料的均匀性及可靠性。(本文图片选自cen.ac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