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决定电动汽车市场化未来

2018-08-02      765 次浏览

近日,在“中国(青海)锂产业与动力电池国际高峰论坛”上,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宋寒,和其他嘉宾一起就动力电池及相关产业问题进行了高端对话。面对动力电池产能、技术演进、原材料供应、商业运营模式等问题,宋寒结合微宏动力的生产、运营经验,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分析。


补贴退坡不可怕快充运营更具优势


在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这种大的政策环境下,如何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是消费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宋寒认为,电池企业不管采用哪种商业模式,最终都是为了让消费者买单,而在补贴退坡、甚至没有了之后如何持续这种商业运营。那么一种好的技术,一种能让消费者实现获利的技术就很有必要,而微宏快充则很好地满足了这一需要。


微宏经过实地运营统计分析,和慢充纯电动大巴相比,综合考虑车辆购置、建站成本、运营成本以及运营补贴,在8年的使用周期内,同样规模的车队,快充比慢充全生命周期成本更低,可节省几百万元。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快充在车辆出勤率、充电桩配置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微宏最新的电池能量密度已达到了220Wh/kg,系统能量密度到了140Wh/Kg,和慢充电池相比已没有区别,并且在15~20分钟即可充满电。在效益和效率上,快充具有明显的优势。


形成技术特色协同上下游产业链


从2016年到现在,整个电池、电芯的产能快速扩张,优质产能存在不足,但是低端产能已经开始有过剩风险。宋寒认为,从历年新能源汽车的月度变化来看,上半年电池企业开工不足,四季度突飞猛进,从而造成电池企业生产不稳定、产能利用率不足。其原因一方面是政策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是企业自身技术问题水平和资源整合能力不够。


如何适应政策变化和产能过剩的压力,电池企业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形成技术特色。在技术方面进行升级,比如提升能量密度。


其次是电池企业和车企形成良性合作。电池企业和车企要针对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差异化的产品设计,而不是跟着政策亦步亦趋。政策是在不断调整和变化的,而企业生产产品最终是为了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要,很多企业在这一方面需要进行改进。


再次,要完善产业链管理。电池企业实际是一个夹心层,在上游材料和终端客户之间处于夹心的状态,成本压力非常大。电池企业与上游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产业企业进行协同合作,从而保证原材料供应稳定性。此外,产业下游的废旧电池回收方面现在是很多第三方企业在做,在未来的发展中,电池回收是减少企业成本的途径之一,也是电池企业不得不做的事。


最后,宋寒指出,相关企业还要开发供货量稳定的新市场。相较于补贴市场,非补贴新市场的新能源汽车体量较小,但每年供货量比较稳定。这对电池企业来说,能保持全年生产平稳状态,产能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也可以控制生产成本。在后补贴时代,消费者肯定也会根据运营经济性的需求来选择商业模式。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