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拯救国产电动汽车缺“芯”问题

2021-12-25      418 次浏览

风生水起的国产电动汽车生产厂家,眼下正面对着集体闹“芯”的困境。


事情的缘由,是四月二十九日工信部公布的《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公司目录第三批,共有25家电池公司入围。这其中,并没有韩国的LG、三星等公司。而眼下,众多的国内电动汽车生产厂家,多采用的是韩国的LG电芯。


按照规定,从今年五月一日开始,未采用入围公司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将无法获得补贴。这意味着,有一大拨国内的电动汽车生产公司将面对换电池的问题。


“即便我们愿意花精力和成本去切换电源,可现有25家进入目录的公司中,也不一定有意愿或有能力与我们合作的。”某厂家的负责人说。


更何况,在现有25家已经通过目录的公司中,目前几乎没有公司有插电式强混类型的电池产品。相关于纯电动,插电式强混对电池的要求更高。


为何都选择了LG?


尽管我国的电动汽车销量已是全球第一,但是,电池的关键技术却远不如日韩公司。“目前国内电芯最好的水平,也落后LG、三星一二代。”业内专家说。就连比亚迪的电芯技术,也无法让国内的汽车生产厂家满意,更何况,眼下的比亚迪电池,基本上只供给本公司使用。


业内专家说,直到今天,无论是美国产的A123、还是LG和三星电芯,在业内都是公认为能量密度高,一致性好,后两者还因为规模效应而相对拥有成本优势,对自主品牌打造高性能、低价格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是非常有利的。


眼下除了通用、大众等国际公司,包括乐视、蔚来在内,那些打着颠覆传统车企的新兴车企,也是采用LG电芯。


这感觉,似曾相识。没错,就跟燃油汽车相同,发展了这么多年,可国内的发动机研发生产量力,连“断奶”的标准都没达到。


上汽电动汽车很受伤


上汽是国内最早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车企之一,2009年上汽新能源汽车就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


上汽首款纯电动汽车e50从2012年开始量产,2009年便开始立项,而当时可供上汽选择的国内电池公司并不多。


上汽当时也曾考虑过比亚迪的电池,当年的上汽集团高层领导还专程考察过比亚迪,但经过综合评估,最终将美国的A123确定为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供应商,后续又结合新的项目选择了韩国的LG。“美国A123和韩国的LG在各自的技术领域综合竞争力是最强的。”某互联网造车公司相关专家也对记者说。实际上LG也是国际汽车公司通行采用的电池,如通用的沃蓝达volt采用的就是LG的电池。


如上汽最新的一款新能源汽车,同时也是首款互联网汽车荣威RX5的差点式强混版本eRX5,按照原计划,十一月即将上市,而假如因为电池的原因不再享有国家和地方的补贴,整车就会毫无竞争力,上汽数亿元的投入都可能打了水漂。


倘若等切换电池以后再上市,是否已经贻误了销售良机不说,关键,假如切换的电池并没有LG的性能好,是否会影响到该款车的性能从而影响其产品竞争力呢?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