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工信部公示了第310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产品,其中陆地方舟和新日公司的二款新能源车型颇为引人关注,因为其搭载的动力电池,是由遨优动力生产并提供配套的全球首款富锂锰基软包电池。据悉,此款软包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260Wh/kg,已经通过国家强检认证。遨优动力销售总监毛小方向电池中国网表示,遨优动力十分看好富锂锰基软包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应用前景。
“内力”深厚,能量密度堪称“高手”
正极材料是高能量密度电池发展的一大瓶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被视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理想之选,是锂电池突破400Wh/kg,甚至500Wh/kg能量密度的技术关键,而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与软包技术的结合,让富锂锰基如虎添翼。
众所周知,武林高手过招,深厚的内力往往是决定成败的关键。软包电池是动力电池“三剑客”之一,相对于方形铝壳电池和圆柱电池,软包电池的“内力”更为深厚,在能量密度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是常见电池类型中能量密度最高的类型。软包电池能在现有技术水平上提升能量密度,在续航里程上进一步缩小和燃油车的差距。目前,国内市场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普遍在130-250wh/kg之间,平均200wh/kg左右。而在同样的材料体系下,软包电池能量密度平均要高出10%,最高甚至能达到280wh/kg。
2017年4月,国家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联合印发《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元电池由于具有能量密度高、续航能力强的特性,更符合乘用车消费者的要求,目前已经成为主流的技术发展方向。国内许多曾经钟情于磷酸铁锂的电池和汽车企业,像比亚迪和北汽等都纷纷加快布局三元电池路线。软包电池由于自身性能特点,被更广泛地应用于三元材料,软包电池需求不断走强。
根据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研究部统计数据,2017年新能源汽车软包动力电池装机量为4657.31Mwh,同比增长32.05%。从细分领域来看,新能源乘用车配套的软包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33.97%,新能源专用车配套的软包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74.12%。数据显示,2017年动力电池中软包电池产能23GWh,占比15%。据业内机构预测,2018年动力电池总产能将达到182GWh,其中软包产能将达38GWh,占比21%,同比增长65%。
多“技”突出,引车企“竞折腰”
除了能量密度高、续航能力强,软包电池还“身怀”不易爆炸、循环次数多、重量轻、体积小等多项突出“技能”。软包电池因为采用叠加方式,体积更加纤薄,在同体积下重量也是最轻的。同样,软包电池也可以根据应用需求进行定制,尤其针对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在兼顾整车布局和重量时,软包电池体积优势更加明显。随着软包电池技术日渐成熟,应用市场正从商用车进一步向乘用车领域延伸,软包电池越来越受到车企的青睐。
据电池中国网了解,国外的雪佛兰Volt、Bolt,日产Leaf,福特(Focus、Fusion)等高端车型纷纷采取软包电池技术路线。国际动力电池供应商四大巨头中的AESC、LG化学也都主打软包电池。国内采用软包电池的车企车型代表有北汽新能源EV200、奇瑞eQ、东风日产晨风等,2017年销量前六名的车企有四家在部分或全部车型中使用软包电池。
闻“市”而动,电池企业抢入局
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布局软包电池。根据电池中国网对国内50家主流动力电池企业的统计数据分析,布局软包电池的企业数量达到29家,远高于方形和圆柱电池。目前,孚能科技、天能电池、捷威动力、万向A123、力神电池、超威创元、微宏动力、桑顿新能源、天劲股份、妙盛动力等在软包动力电池领域具有领先优势。在2017年新能源乘用车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中,孚能科技、天能电池、捷威动力等三元软包动力电池供应商名列前10。
软包技术作为电池轻量化高能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望在新扩产能中持续提高渗透率,从而实现高于行业扩产规模的投资增速。但是软包电池技术门槛较高,与方形电池、圆柱电池的技术原理相差较大,所以目前的扩产主要集中在孚能科技等软包龙头企业中。
电池中国网预计,2018年孚能科技、北京国能和上海卡耐的软包电池产能将分别达到13GWh、13GWh和5.8GWh左右,此外,猛狮科技、捷威动力等均公布了5-10GWh的软包电池扩产计划。亿纬锂能三元软包动力电池今年4月在惠州正式投产,规划年产能1.5Gwh。目前单体能量密度达240Wh/Kg以上。
在国家政策向高能量密度电池倾斜的背景下,随着软包电池生产工艺的提升,以及市场对汽车续航能力要求的提高,软包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渗透将进一步加深、加快,未来软包电池在动力电池中的占比也将继续扩大,圆柱或方形电池的“地盘”将被进一步蚕食并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