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许久的蓄电池消费税靴子落地,虽然最后确认对蓄电池产品缓征一年税费,但是业内仍表达了忧心。更加有甚者认为,蓄电池消费税或是压死行业发展的“最后一根稻草”。征收电池消费税是否合乎当前该行业发展现状?征税依据的说服力到底如何?梳理出事件来龙去脉,试图解读业内关注的焦点话题。
2015年一月二十六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文,宣布从二月一日起,对电池和涂料征收4%的消费税。其中对无汞原电池、锂原电池、镍氢蓄电池、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燃料动力锂电池和全钒液流电池等免征消费税,铅酸蓄电池在十二月三十一日前,暂免征消费税。
铅酸蓄电池污染定性争议犹在
此次对消费税政策的调整,是继不久前成品油消费税上调后,对消费税征收范围的又一次“扩容”。
消费税是为调节消费而针对特定的消费品征收的流转税。有关具体的税收政策,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提出要“扩大征税范围,将高污染、高能耗、高档消费品、奢侈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普通的电池在生产、使用或废弃过程中会对环境出现危害,所以也属于此类。
近年来,国家在持续关注铅酸蓄电池无序回收现状。本次免征消费税的电池产品都是节能型产品,从这一点来看,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征税的环保初衷。
有关国家推进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的初衷,行业内非常赞同,但同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蓄电池并非高污染产品,以促进环保的名义征收电池消费税,似乎不太合理。
由于过去行业发展不规范,众多非法小作坊无序生产,导致铅酸蓄电池很长时间被戴上“污染”的帽子。从2011年开始,我国电池行业内刮起了“环保风暴”,经过环保核查和《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审核,三分之二的电池公司折戟沉沙,剩余的正规公司经过技术创新、环保整治后,现在行业生产公司已经重新走上正轨。
目前,蓄电池行业中存在的污染、无序状态重要集中在回收再利用环节。但是从技术上讲,现在铅酸蓄电池中95%的原材料都可以进行循环再利用。因此业内人士认为,只要政府下大力气研究、规范回收行为,强化回收领域的执法监管,就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反而能够真正实现节能减排、生态发展和市场获利。
铅酸蓄电池经过150多年的发展,技术成熟、安全、经济。目前,在正规电池公司的生产、使用过程中,已经不会对环境出现污染。而在废旧电池回收方面,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均有着规范的回收流程,并且会对回收公司给予补贴或免除一定的税收。
强征之下行业可持续发展尚存隐忧
当前,铅酸蓄电池深处“严冬”和深度“贫血”时期,生产公司少有微利、普遍亏损,无力承受消费税。目前,全国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铅酸蓄电池生产公司约200家,从公司年报和抽样调研看,微利公司占行业的32%,其利润率为1~2.5%;亏损公司136家,占全行业公司的68%,亏损总额10.5亿元。其中占全国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份额80%的两家行业龙头公司——天能和超威集团分别亏损3亿元和0.28亿元,约占全行业亏损额的31.75%。
从政策内容来看,并非所有电池都被纳入到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内。从目前征税的范围看,国家重要是站在环保的角度,对一些有污染的电池征收消费税,而对无汞原电池、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锂原电池、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燃料动力锂电池和全钒液流电池免征消费税,这也体现了国家支持环保、推动符合产业发展要的新能源电池发展的趋势。
有关蓄电池行业来说,消费税将在一定程度上新增公司成本,而公司则可能以提价的方式,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过去,铅酸蓄电池在整个电池市场份额占比较大,而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相对较小。消费税开征后,铅酸蓄电池的价格优势会略有降低,这也会让锂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更具市场竞争力,推动市场竞争,加速行业洗牌。
由于近年来我国电池公司技术装备升级、加大环保设施投入等原因,公司利润已微乎其微,纯利润甚至仅有1.5%-3%左右。在本就微利的情况下征收电池消费税,有关整个行业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击。目前,电池行业大约有200万左右的从业人员,未来的生存形势也将更加严峻。
目前蓄电池行业的重要污染源仍集中在非正规的小公司、小作坊中,在经营过程中也存在大量偷漏税现象。对一些非法小公司而言,征收消费税等于人为地增大了不含税电池和含税电池之间的价差,使得他们的生存空间有所拓展,行业集中度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