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燃料动力电池汽车被热捧:市场大规模推广还需10年?

2021-10-14      654 次浏览

“总体来看,目前全球燃料动力锂电池汽车已经进入市场化示范阶段,预计2020年前后将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九月二十二日,我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在2019氢能产业创新发展峰会上表示。


随着氢燃料动力锂电池汽车的产业化不断推进,也催生出一波“投资热”。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前八月,国内氢能和燃料动力锂电池领域的投资项目已超过千亿,其中包括多个百亿级项目。我国汽车工程学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氢燃料动力锂电池产业相关投资及规划资金超过850亿元。


在二级市场,A股部分与氢能相关的上市公司市值见长,越来越多上市公司也开始布局燃料动力锂电池产业。运行两个月的科创板,也让更多的氢能产业链公司有机会与资本市场对接。


七月八日晚,第一家申请科创板上市的氢燃料动力锂电池公司亿华通,获上交所受理上市申请。公司拟募资12亿元,保荐机构为国泰君安证券。


“最近我们就会回复亿华通申报科创板的第一轮问询,第一轮亿华通的问询有60个,算是比较多的。有关这个行业的前景,上交所在审核当中给予了必要的支持和肯定。”九月二十二日,国泰君安副总裁朱健表示。


科创板供应新机遇


截至九月二十二日,上交所官网共披露科创板申报上市公司156家,其中有29家公司已经上市交易,4家公司已完成网上申购但尚未确定发行上市日期。新能源汽车是科创板重点支持的行业之一。在科创板已经上市的29家公司中,包括容百科技、杭可科技等多家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中上游公司,天奈科技即将挂牌,动力锂离子电池生产商孚能科技的上市申请也于九月十六日获上交所受理。


作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大支柱,科创板也为整个氢能产业的融资需求供应了支撑。


“整个氢能行业的公司大多数处于始发期,甚至是导入期,产业链上的公司规模普遍不太大,科创板的包容性正好能够迎合这个需求。这个行业又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要大量的投资。”朱健表示。


他认为,氢能是新兴战略技术,属于技术驱动型的公司,大部分这个产业链上的公司的特点,都是特别符合和契合科创板的战略定位和行业属性。因此,氢能产业在这套制度下会获得资本市场的有效支持。


在氢能领域,目前的竞争焦点重要集中在燃料动力锂电池汽车。而氢燃料动力锂电池公司产业链长,参与方多,上中下游都具有投资的机会和前景。上游重要是氢气的来源,包括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站及设备等环节,中游是燃料动力锂电池动力系统,下游则包括氢燃料动力锂电池汽车的生产、销售和运营等。


不过,有投资界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氢燃料动力锂电池汽车产业不会像电动汽车发展时相同,催生出一批“造车新势力”。资本相对趋于理性,更加愿意投资产业中上游。


据春阳资本董事长傅军如介绍,在氢能源产业布局中,春阳资本在上、中、下游分别投资了1到2家的公司。


“我们重要的逻辑是通过现在已经投资的公司,建立优势,通过资本壁垒和技术壁垒,达成成长预期,出现产业红利和资本红利。投资好的头部公司,之后向下延伸,头部公司能够给予技术的研发支持和订单支撑,对公司进行资本和资源的赋能。”傅军如表示。


顶着科创板“氢燃料动力锂电池第一股”申报的亿华通,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氢燃料动力锂电池领域的公司之一,主营业务是氢燃料动力锂电池动力系统。今年四月,亿华通与北汽福田、日本汽车制造商丰田汽车公司宣布达成合作,未来将共同推出氢燃料动力锂电池客车。福田汽车生产及销售的氢燃料动力锂电池客车,将搭载采用丰田的燃料动力锂电池电堆等零部件的亿华通燃料动力锂电池系统。


在国内的整车汽车公司中,上汽和长城的氢燃料动力锂电池汽车布局较早,二者旗下也都成立了独立的相关领域公司。


上汽从2001年就启动了燃料动力锂电池汽车的研究,是国内最早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大型汽车集团,2016年推出的荣威950燃料动力锂电池轿车,是国内第一款完成通告、销售、上牌的燃料动力锂电池轿车,2017年上市的大通FCV80燃料动力锂电池轻客,率先进行商业化运营。2018年六月,上汽集团又成立了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重要从事燃料动力锂电池电堆、系统及储氢系统的研发,同时也承接工程类服务。


根据捷氢科技的公司定位,捷氢科技不但为上汽集团内部的公司进行相应的产品和技术服务,同时也可以给集团以外的公司供应产品和技术服务。


“资本的运作也是朝着市场化、资本化来进行的,后续随着时机的成熟,假如要引入外部的战略投资者,我们也会欢迎更多的投资者。假如符合科创板的上市条件的话,我们也愿意上市,因为这样可以促使公司更规范、更健康的发展。”九月二十二日,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兵兵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和上汽类似,长城汽车同样将氢能板块相关业务,作为第三方供应商独立发展。2018年八月,长城控股集团收购了上海燃料动力锂电池汽车动力有限公司,作为未来拓展商用车燃料动力锂电池系统的桥头堡。为应对市场化运营,2019年四月长城控股成立了未势能源。根据计划,长城汽车预计在2020年会展示首个燃料动力锂电池样车,2023年推出成熟的燃料动力锂电池乘用车型。


“依托上海的总部和保定的研发团队,我们从催化剂、墨水、磨电极到燃料动力锂电池堆、系统、空压基到储氢瓶,建立了整个的产业链条,而且这个链条将来不止为长城汽车服务,还为外部的整车厂服务。”九月二十二日,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未势能源董事长唐海锋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大规模商业化还需十年?


亿华通招股书显示,2016年-2018年亿华通分别实现营收1.38亿元、2.01亿元、3.6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64.4万元、2926万元、1787万元。今年上半年,亿华通实现营收6635.57万元,同比上升75.49%,净利润1923.33万元,同比上升182.38%。但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4650.50万元,同比下降96.89%。


尽管作为氢燃料动力锂电池领域的头部公司之一的亿华通营业收入逐年上升,但盈利能力仍有待提升。而制约氢燃料动力锂电池产业链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在于市场的规模。2016-2018年,亿华通燃料动力锂电池动力系统的销量分别为76台、192台和303台,而同期我国氢燃料动力锂电池汽车的销量分别为仅为629辆、1272辆和1527辆。


中汽协数据显示,燃料动力锂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94辆和1125辆,同比分别上升7.0倍和7.3倍。从车型来看,以商用车和专用车为主。虽然氢燃料动力锂电池汽车的销量快速上升,但主因在于市场基数太小。


我国正在加快发展氢燃料动力锂电池汽车,推进产业化的进程。根据2016年工信部组织制定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到2020年实现5000辆级规模在特定地区公共服务用车领域的示范应用,建成100座加氢站;2025年实现5万辆规模的应用,建成300座加氢站;2030年实现百万辆氢燃料动力锂电池汽车的商业化应用,建成1000座加氢站。


今年以来,上海、广东、湖北等地方政府都公布了相关产业规划,并成立氢能和燃料动力锂电池汽车产业集群,来推动氢燃料动力锂电池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产业集群,开展具有一定规模的示范应用。


但是,目前国内氢燃料动力锂电池汽车的市场总保有量还不足5000辆。从这样的市场体量来看,氢燃料汽车想要在短时间内得到大规模推广并不现实。


“整个燃料动力锂电池未来的利润取决于行业的规模。国内目前的技术、应用、基础设施、使用成本、法律法规以及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和完善程度,决定了目前燃料动力锂电池的规模,还要时间积累和突破。真正要把行业的‘热’转化成利润上升,还不会那么快。”卢兵兵表示。


目前,氢能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导入期,多元化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缺少成熟的商业模式,对政府补贴的依赖较高。“现在国内氢燃料车这么‘火’,其实它的商业模式还是基于补贴的,但是未来氢燃料车也会和纯电动汽车相同面对补贴退坡的尴尬境地。”唐海锋对记者表示。


业内的共识是,纯电动汽车和氢燃料动力锂电池汽车两条技术路径各有优势,彼此之间是互补的关系,在不同的场景各有优劣,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


陈清泰认为,二者从技术成熟度、产业化发展基础设施来看,处在不同阶段,呈“T”级发展态势。储能电池电动汽车的产业链已趋于成熟,基础设施基本形成,生产成本开始接近市场可接受的程度,总体上进入了大规模产业化发展的阶段。而燃料动力锂电池汽车,开始进入示范生产和应用阶段,产业链薄弱环节生产成本比较高,基础设施也在建设,距离大规模产业化发展还有一段距离。


“从已知的全球重要国家和重要汽车公司的战略布局来看,2030年之前,乘用车电动发展主体仍然是储能电池汽车,到2030年,大公司储能电池汽车平台的产量将会达到百万辆,甚至数百万辆级,而燃料动力锂电池汽车则仍为数万或者是数十万。”陈清泰表示。


据唐海锋介绍,在过去不到五年的时间,长城汽车在氢燃料动力锂电池汽车领域已经投资了将近12亿,目前还没有回报,但未来还会再继续投入。


“我认为未来5-10年还是一个持续的投入期。目前都是以示范运营为主,真正的大规模商业化有可能要十年以后。”唐海锋最后表示。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