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面上已经有不少在驰骋的氢燃料动力锂电池车,但是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们,却又提出了一个“质子流电池”的概念。假如该技术能够普及,就可以壮大以氢为基础的电力能源系统的覆盖范围,并让它成为锂离子电池的潜在替代品。当然,与要生产、储存和回收氢气的常规氢电能系统不同,质子流器件的工作方式,更像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电池。
JohnAndrews副教授及其“质子流电池系统”初步验证概念原型
传统系统要电解水并分离出氢气和氧气,然后将之分别存储于燃料动力锂电池的两端。在要出现电能的时候,氢气和氧气会被送到用于化学反应的电解槽。
不过,质子流电池的操作却有所不同——因为它在可逆质子交换膜(PEM)燃料动力锂电池上集成了一个金属氢化物存储电极。
这款原型装置的大小为65x65x9毫米
据该项目首席研究员、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航天学院机械与制造工程系副教授JohnAndrews表示:“创新的关键在于一个集成了存储电极的可逆燃料动力锂电池。我们已经完全去掉了从质子到气体的整个过程,并且让氢气直接走入固态存储器”。
该转换系统将电能储存于氢元素上,然后“再生”电力
充电的过程,不包含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并将氢气储存起来的过程。在这个概念系统中,电池要分解水出现质子(氢离子),然后在燃料动力锂电池的一个电极上,将电子和金属颗粒结合起来。
最终,能量通过固态金属氢化物的形式被存储了起来。而在反向的流程中,它又可以出现电(和水),并让质子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起来(生成水)。
集成了固态质子存储电极的“可逆燃料动力锂电池”(X代表与氢元素绑定的固态金属原子)
Andrew教授表示,“由于在充电模式时只有水流过——放电模式时只有空气流过——我们便将新系统称作质子流电池。与锂离子相比,质子电池要更加经济得多——因为锂要从相对稀缺的矿物、盐水或粘土等资源中开采出来”。
研究人员表示,原则上,质子流电池的能源效率可以媲美锂离子电池,但是能量密度却要大得多。Andrew教授表示,“最初的实验结果令人振奋,但在投入商用之前,还有大量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要进行”。
该团队已经打造出了大小仅65x65x9毫米(2.5x2.5x0.3英寸)的初级概念验证原型,并在《国际氢能》杂志(InternationalJournalofHydrogenEnergy)上发表了论文。